快訊

    嬰幼兒手語教材採逐字翻譯 民團憂「馬馬虎虎將變兩隻馬跟虎」

    2021-08-09 12:16 / 作者 李英婷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正在編製「0至3歲嬰幼兒手語教材電子書」,數個社會團體今(8月9日)在立委王婉諭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批評,教材採用中文字逐一翻譯的「手勢中文」編寫,而非使用表意及搭配表情的「台灣手語」,反而造成聽障嬰幼兒學習困難,也將影響其未來課業發展及人際互動。







    王婉諭呼籲,台灣首部嬰幼兒手語教材以「台灣手語」為主。(圖/國會辦公室提供)




    台灣聾人聯盟理事長李鴻源指出,台灣手語就是聽障者的母語,也是台灣正統的自然手語,「手勢中文」擾亂了聽障者20多年,如今又將編入教材,恐讓台灣手語日漸消失,因此號召聽障團體現身表達抗議,呼籲政府編製手語教材應採用台灣手語,真正了解聽障族群的需求。



    何謂「手勢中文」?即將中文一個字、一個字翻成手勢處理。有著聾啞學校10多年教學經驗的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常務監事黃淑芬舉例,若採手勢中文的逐字表達方式,「偏食」恐令孩子理解成「側著身體吃東西」、「馬馬虎虎」更變成「兩隻馬跟兩隻老虎」,甚至還要翻譯「吧、阿、嗎」等無意義虛詞,使真實語意被拆解成單字,難以理解。



    相對「台灣手語」是由手勢、姿勢、表情等組成自然理解,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陳怡君指出,「台灣手語」的語法空間展現視覺特性,訊息傳遞跟理解不亞於口說語言,「手勢中文」則是人工研發,依照口說語言詞序表達,冗長且理解困難,理解效度遠不及台灣手語,且依靠視覺學習的聽損兒童學習手勢中文非常困難,更可能導致語言發展趨緩,影響日後課業學習及人際互動。



    陳怡君更指出,衛福部以「手勢中文」為0至3歲手語學習教材,也無法銜接教育部國教署將在民國111學年度推動,以編制台灣手語為教材的國教課程。兩部會的不同調,對聽障兒童的學習非常不利,更有違《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及《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精神。




    李英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