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團隊打造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將於今年搭乘日本ispace登月小艇登月。吳尚軒攝。
台灣團隊即將首度登月!國立中央大學字自主研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將搭乘日本ispace的HAKUTO-R Mission 2登月小艇,最快於今年第4季發射升空,該趟同船的裝置還包括仿造動畫《鋼彈》中「宇宙世紀憲章」設計的紀念合金板。
中央大學今(1/29)日舉行記者會,宣布自主研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已運往日本JAXA 筑波太空中心,與日本民間登月公司ispace的HAKUTO-R Mission 2登月小艇整合研究成果,預計最快今年第四季發射升空,推動國際深太空合作,也是台灣首度登月。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搭飛機常聽到廣播說3萬英呎,大概只是10公里,目前中央大學已經發射了5顆低軌道立方衛星,距離地面則是600公里,而月球距離地球平均是33.8公里,太空非常大,1969年阿波羅登月後,太空領域後來又沉寂了一段時間,直到近期才又復甦,而中大在太空領域已經累積了50年經驗,尤其烏俄戰爭後,大家發現低軌道通訊很重要,也是未來6G網路的基礎,政府並投資400億希望整建,目前台灣的ICT產業在地面很強,「但是天上還有一段差距。」
中大太空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張起維說明,2020到2030年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返月球,而不同於1960、70年代的登月任務是短期造訪,但現在目標是建立永久據點,可以利用月球資源跟當踏腳石前往太陽系其他星球,但進入太空會遇到游離輻射,對電子產品影響很大, 像是中大的飛鼠號過去提前陣亡,就是因為電源抗輻射能力有待加強,離地球越遠,游離輻射劑量也越大,所以需要去觀測各階段游離輻射劑量、累積速度,才能設計未來太空任務跟產品,也能評估未來如果要派人前往時需要的防護。
探測儀重量須比茶葉輕 還要能抗輻射與熱所謂酬載,是指在太空船、衛星上搭載科學儀器進行探測。張起維說明,這次酬載就是要測量地球到月球間的輻射劑量以及對電子產品的影響,中大在2021年開始跟ispace接觸,同年3月正式簽約, 中間歷經5個版本才打造出目前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DSRP,在太空裡要走越遠、體積要越小,DSRP的大小只有10立方公分,重量僅有400公克,比一包茶葉還輕,耗電量必須在900毫瓦以下,比燈泡還小,又要能抵抗深太空輻射,還要考量熱控問題,很有挑戰,他們也借用清大、長庚大學儀器來測試抗輻射能力,最終在2023年12月完成,並在今年1月5號送到日本,預計今年第4季發射升空。
中央大學太空系主任張起維。吳尚軒攝。
張起維並談到,這可能是台灣團隊第一次登月,所以中央大學團隊討論後,大家也把自己的名字都印在電路板後方,「將來如果有宇宙學家或外星人來,就可以看到。」
根據ispace網站公布資料,此次HAKUTO-R Mission 2將搭載5個裝置,除了中央大學的DSRP外,還有ispace Europe開發的微型探測車、HAKUTO-R企業合作夥伴高砂熱工業的水電解裝置、由Euglena公司開發的食品生產實驗模組,以及仿造動畫《鋼彈》中「宇宙世紀憲章」設計的紀念合金板。
張起維也談到,搭載DSRP上月球的費用為1900萬台幣,目前太空研究大多都是透過類似如此「共乘」的方式進行,比較便宜與方便,而因為這幾年的登月研究,是希望在月球長期居住,所以各國太空總署,也開始把包含生態系統、補給、通訊、建設等業務外包給民間廠商,所以預測接下來10年共乘機制會更蓬勃,太空產業也會帶動更多人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