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太報專題】用核電就不會被地緣政治綑綁?先看看鈾與它們的產地

    2022-09-20 09:58 / 作者 林宜萱

    由於俄羅斯挾天然氣要脅天下,全球正面臨19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越來越多國家有意重返核能之路。不過先進國家眼前若急著拿核能作為能源危機或對抗暖化的解方,恐怕會為未來的自己製造難題,因為核能發電的鈾原料主要仍來自中國、俄羅斯、伊朗等與西方關係不穩定的國家。



    彭博專欄作家菲克林(David Fickling)指出,目前歐洲、北美及亞洲先進國家的核能發電量就佔全球總量近四分之三,但所需的7萬5000公噸氧化鈾燃料中,僅19%產自這些富裕國家及其盟友。



    2021年全球的鈾產量有62%是來自中國、前蘇聯國家、伊朗及巴基斯坦,其餘則來自印度與非洲的不結盟國家。




    圖片
    美國自產(藍區塊)的鈾308過去可以自給自足,之後越來越仰賴進口(白區塊)。灰區塊為美國發電廠向國內鈾供應商採購的量。彭博新聞




    哈薩克供應最多



    菲克林指出,2000年代,人們普遍相信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過於昂貴,甚至到2030年代都難與傳統發電方式匹敵,因此核能才是達成大規模低碳發電的唯一可行之道。於是當時哈薩克大幅開採鈾礦,且該國的豐富鈾礦都位在淺層,開採成本相當低廉。



    然而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全球核能發電量在兩年內大減11%,是1960年代以來首度面臨核能成長停滯,加上哈薩克鈾原料大舉湧入市場,氧化鈾價格重挫,直到去年回升至每磅30美元(約940元台幣)之前,中亞以外的鈾礦公司都在賠錢經營。



    目前哈薩克的鈾供應量居冠,佔全球總量逾40%,但因位處內陸,出口貨運須仰賴鄰國的善意。而它與前宗主國俄羅斯關係起伏不定,在俄烏戰爭爆發,莫斯科想將各前蘇聯國家重新納入領土的企圖昭然若揭後,兩國關係更大幅惡化,哈薩克譴責俄國,並送物資到烏克蘭,同時加強國防支出與軍事訓練。 




    圖片
    哈薩克中南部奇贊雪克(Kyzemshek)的鈾礦區資料照。當地採用「原位抽取」(in-situ leaching)的方式採礦,將含有硫酸的溶液注入採礦井,將地下鈾礦液化,抽取出來後再送至工廠加工為鈾精礦(俗稱「黃餅」)。彭博新聞




    目前哈薩克出口的鈾礦主要以陸路運送,若烏克蘭情勢在它身上重演,獨裁國家與西方民主陣營之間拿能源當武器,哈薩克的鈾礦從陸路運不出去,即使空運恐怕也難滿足西方國家的核能發電需求,因為俄羅斯、中國、伊朗與巴基斯坦的空域已經包圍了這個國家。



    澳洲鈾礦藏豐富,但沒意願開採



    除了哈薩克以外,西方國家要取得鈾原料仍有其他選擇。全球天然鈾藏量逾四分之一在澳洲,另有超過9%在加拿大。全球礦業龍頭BHP Group位在澳洲阿德雷得附近的奧林匹克大壩礦(Olympic Dam) 蘊藏的鈾礦居世界第一,且因為主要礦產是銅礦與貴金屬,開採鈾礦可說是順便為之,不過該公司高層近二十年來都不願投入資金擴大開採。



    至於在愛麗絲泉(Alice Springs)附近的諾蘭(Nolans)稀土開採計劃,也蘊藏1330萬磅的鈾礦,足以讓20座核反應爐運轉10年,但因為澳洲長期禁建核電廠,經營者將鈾礦視為廢料,目前也沒有開採出售的打算。



    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過於仰賴單一鈾原料供應來源,恐將重演近幾十年來在其他大宗物資上面臨的困局。歐洲要買經由管道運送的天然氣,本可選擇俄國以外的來源;電池生產商本可選擇不要那麼依賴鈷原料,並在民主剛果以外多找幾個供應國;稀土消費國也許應該發現中國已逐漸主導產業鏈,早一點分散供應來源。然而在上述每一種狀況中,已開發的民主國家都決定找成本最低的供應來源,然後樂觀期待一切都會有最好的結果。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德國、比利時、南韓、美國都只打算將現有核反應爐延役;已開發國家中,只有法國、英國、日本準備大量興建新核電廠。這樣的規模不太可能吸引投資者注資開發更多鈾礦,而全球只會更加依賴來自前蘇聯國家的鈾原料。因為俄羅斯停供天然氣導致電價上漲10倍的歐洲國家,都已嘗到將能源安全視為理所當然的苦果。歷史是否會重演,取決於各國決策者的智慧。




    圖片
    吉爾吉斯邁盧蘇(Mailuu-Su)一處充滿放射性廢棄礦物的尾礦場。 當地曾於1946年到1968年處理逾1萬公噸鈾礦石。彭博新聞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