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季經濟創下自武漢首次爆發新冠病毒疫情以來最慢的成長速度,GDP年增率僅0.4%,反映了清零政策衝擊經濟成長,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面臨挑戰。
國家統計局今天(15日)表示,GDP年增率0.4%,是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差表現。增長速度遠低於接受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估的1.2%。第二季經濟也比上一季(1至3月)萎縮2.6%。
中國經濟正在為北京試圖消滅疫情付出代價,隨著傳染性更高的變異株出現,這一戰略變得越來越困難。最重要的是,房地產市場仍處於嚴重低迷狀態。經濟學家表示,政府5.5%左右的增長目標遙不可及,預計今年GDP將增長略高於4%。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表聲明表示,「超出預期的突發因素帶來嚴重衝擊,第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該局表示,「世界經濟滯脹風險上升,主要經濟體政策趨向收緊,國內疫情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經濟持續恢復基礎不穩固」。
15日的數據顯示,上海擺脫了嚴重的封控,其他幾個城市的限制措施有所放鬆之後,消費在6月開始改善。
數據公佈後,滬深300指數上漲0.2%。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上漲0.3%至6.7399,基準債券的殖利率基本持平在2.79%。
雖然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承諾實現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但他堅定不移執行清零政策,意味著仍然可能實施之前導致上海和其他地方陷入停擺的嚴格封控。這也表明,未來幾個月經濟復甦存在不確定性,經濟成長不太可能出現2020年式的V型反彈。
總理李克強本週在講話中強調了這些挑戰 ,他表示,儘管經濟正在企圖穩定,但經濟恢復基礎不穩固,要加大穩經濟措施的實施力度。他還指出了通脹風險,稱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既要成長又要防通膨,注意防輸入性通膨。
儘管官方數據顯示GDP增長,但一些高頻率的數據顯示第二季的經濟活動其實在萎縮。旅遊數據顯示,截至7月份,中國公路客運量大多低於去年的水平,而在每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約占10%的汽車購買量,在第二季降幅超過10%。
國家統計局週五也公佈了地方GDP數據,上海第二季度經濟同比收縮13.7%,而北京則是下降2.9%。
經濟復甦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局控制新疫情的速度,以及下半年可以部署多少刺激措施。儘管壓力越來越大,但中國人民銀行今年採取了穩健的寬鬆政策,自1月以來一直沒有降低政策利率,反而是透過結構性措施,支持房地產行業和中小企業等目標行業。
中國人民銀行今天稍早對本月到期MLF資金進行等量續作,同時將其MLF利率維持在2.85%不變。
中國一直在加大基礎設施支出,協助抵消增長下滑的影響。根據彭博的計算,政府和政策性銀行備好7.2兆元人民幣(約31.92兆元台幣)的資金全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即便如此,經濟學家認為,這仍無法實現今年的GDP增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