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融時報:鴻海擴大進軍印度挑戰重重 「中國加一」有侷限

    2023-08-14 15:07 / 作者 李寧怡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2023年7月28日在印度甘地納加參加年度半導體會議「半導印度2023」,與印度總理莫迪打招呼。路透社
    鴻海集團作為蘋果公司主要代工業者,近年積極在印度設廠,但仍有75%的生產線在中國,較疫情之前還高出5個百分點。《金融時報》分析,投資印度挑戰重重,鴻海對於將生產重心移往印度頗為審慎,「中國加一」政策恐有侷限。

    由於在中國疫情封控期間遭遇供應鏈中斷的衝擊,加上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全球許多科技公司都在分散對中國的依賴,「中國加一」(China plus one)的戰略要求蔚為主流。

    鴻海15年前首次投資印度,不過迄今在當地僱用的員工仍僅五萬人,佔全球員工總數僅5%。在鴻海2022年2160億美元的總營收當中,印度的100億美元佔4.6%,是前一年的2%的兩倍有餘。

    劉揚偉過去一年至少兩次前往印度。當地官員透露,鴻海近幾個月在東南部的印度第四大城海德拉巴附近動土,當地官員稱是要建立智慧耳機工廠;鴻海也在南部科技重鎮班加羅爾機場附近收購了土地,要建立iPhone組裝工廠。

    印度供應鏈適合供應本國及週邊國家

    《金融時報》看到的鴻海內部簡報文件顯示,鴻海還在海德拉巴附近一處、班加羅爾所屬的卡納塔克邦境內兩處地點策劃建廠。根據簡報,鴻海目前在印度擁有9處園區共36座工廠,為索尼、小米和蘋果等客戶生產智慧型手機、功能型手機、電視及機上盒。

    不過,鴻海高層和其他觀察家都認為,印度要成為堪比中國的全球科技產品製造中心,還差得遠。

    鴻海一名高階主管說:「中國仍然可以為美國和許多其他外國市場供應產品;至於在印度,建立滿足其國內市場的供應鏈是合理的——然後它可以成為印度週邊市場的生產基地。」

    印度原本最普遍的手機是中國製的Android智慧手機及其他功能手機;近年也有越來越多印度人開始購買高階的iPhone。蘋果今年已分別在孟買和新德里開設了在印度的頭兩家商店。

    印度政府補貼看得到吃不到

    為促進長期疲弱的製造業發展,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積極推動「印度製造」計畫,電子產品是其中的重點。印度也提供數十億美元的生產相關激勵措施(PLI),以爭取數十年來大多流向中國和東南亞的製造業工作機會。

    但一名接近鴻海的知情人士指出,要取得印度政府的補貼相當困難,來自生產相關激勵措施的補貼金額,大多是基於上一年的出貨量來分配,即使印度推出新政策,對半導體等產業預先支付補貼,但許多補貼申請都不符資格。

    高階主管私下表示,政府補貼是所有新投資計畫的決定性因素。熟悉公司決策的人士指出,如果補貼金額適當,鴻海旗下半導體公司京鼎集團可以考慮在班加羅爾建廠。

    10萬人廠區在印度難複製

    印度也希望鴻海在印度的智慧手機製造不要侷限於組裝,而是能在印度製造元件和模組,如外殼和螢幕。但鴻海的中國供應鏈大多由中國生產商組成,他們難以赴印度設廠。

    此外,手機製造的利潤微薄,公司對生產線的成本效益錙銖必較。業界人士指出,無論印度或越南,都無法建立像富士康在中國那樣可容納10萬名員工的單一廠區。

    雖然大多數印度工人不願離家住在宿舍,不過因蘋果希望產量增長能更快實現,鴻海正在嘗試挑戰既有觀念,增加在印度的工廠宿舍,至少建立相近的生產基地網絡,讓部分員工住在廠區裡。

    不過分析師仍認為,即使如此,成本仍將增加。摩根大通(JPMorgan)亞洲區科技業研究主管Gokul Hariharan認為,中國仍將是大量生產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的主要生產地。「他們可能為不同的產品增加一兩個生產地,但不會再出現另一個大規模生產中心——這是行不通的」。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