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2日,時任中國外長秦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宣示。美聯社
中國外長秦剛消失1個月後,昨天(7/25)確定下台,由中國外事辦主任王毅暫時兼任外長。政治媒體《Politico》報導,秦剛失蹤1個月,然後就失業了,但美國應該沒多少外交官會想念他;更有人指出,美中關係說不定還因此少了個障礙。
報導指出,秦剛去年年底接任外長之前,曾任駐美大使15個月,那段時間美中關係僵硬,美國駐中大使伯恩斯(Nick Burns)受到中國冷落,拜登政府也拒絕秦剛與美國高層官員會面,讓他的駐美任期過得頗艱辛。
曾任白宮國安會副國安顧問助理的庫珀(Zack Cooper)說,「秦剛很難相處,作為大使也不是非常有用」,因此秦剛失去外長職務,對美國而言並非失去了一個溝通要角,「說不定是移除了一個障礙呢」。
秦剛擔任大使的成效不彰,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缺乏經驗。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資深中國研究員辛格頓(Craig Singleton)說,秦剛屬於「照本宣科型」外交官,只會不斷重複習近平的話,而不是把握機會拓展關係。
秦剛2021年9月首度以駐美大使身分在美國公開演講時,譴責美國的「錯誤信念」,警告美國不要忤逆中國對台灣、南海部分地區的主權主張,也不要跨越新疆維吾爾族問題的「紅線」。
秦剛做事一板一眼,《紐約時報》採訪的歐洲智庫外交關係協會(ECFR)客座學者斯朗金(Pavel Slunkin)也提及這一點。曾任白俄羅斯外交官的斯朗金說,2015年習近平訪白俄時,秦剛半夜2點打電話要求「立刻」去一家習近平準備參訪的博物館確認各種細節,包含習近平上樓梯時的奏樂時機;秦剛似乎很享受能貼身親近習近平的特殊地位,下屬和使館人員也都害怕靠近他,「與他溝通會有強烈的階級感」。
與習近平的好關係似乎不足以保護秦剛。美國前駐中大使包可士(Max Baucus)說,秦剛失蹤和下台的謎團,可能暗示中國政府將有更多波動,「幕後可謂磨刀霍霍」。
《金融時報》則引述曾在美國與秦剛往來的人士說法,秦剛駐美期間主要關注那些想提高從中國獲利的商業團體,並訪問了愛荷華州等較不排斥中國的地區。比起秦剛,當時的美國官員更常直接和時任外交部副部長謝鋒聯絡;謝鋒今年接替秦剛成為駐美大使,知情人士說,秦剛和謝鋒互看不順眼。其他知情人士則說,雖然秦剛與習近平關係密切,但習近平在與美國應對時經常繞過秦剛。
並非所有認識秦剛的美國政商人士都認為秦剛下台是好事。企業公關顧問葛羅佛(Juleanna Glover)說,秦剛與美國體系往來數十年,「以一個具有如此專業水準的人來說,要是沒發揮作用,對美中關係而言是一種損失」。
葛羅佛2021年曾幫助秦剛認識美國政壇遊說人士,作為施壓的一步,冀望秦剛向中國回報釋放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不過眾所周知,黎智英現在仍在牢裡。
無論美國政府對秦剛駐美期間有任何看法,在秦剛接任中國外長後,美國政府也開始努力和他建立關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月18日在北京與秦剛會面,並邀請他訪美進行後續會談。
秦剛下台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是一次名聲上的打擊,因為習近平去年選擇了他出任外長,而不是其他更老練的資深外交官。歐巴馬政府時期的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說,這起事件將會被視為讓中共高層汗顏的判斷失誤。
美國白宮則對秦剛下台一事保守回應。白宮發言人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說,「這是中國內部事務」,留給中國自己去討論;國務院發言人巴特爾(Vedant Patel)說,中國外長是誰,由中國自己決定。
不過,秦剛下台是否真的讓美中之間少了一個障礙,這還很難說。中國外交部長是個負責執行、而不負責決策的職務,真正的決策者是習近平本人,再來是外事辦主任王毅。王毅2013至2022年擔任外長,作風也強硬,上月才呼籲日韓擺脫美國,與中國一起「振興亞洲」,弘揚「亞洲價值觀」。
美國共和黨籍的眾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 )表示,秦剛去職顯示中國官員朝夕之間就可能發生變動,「我警告拜登政府不要對與中共官員接觸抱持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