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眾去年發動「白紙運動」,抗議新疆大火因疫情封禁使10條人命活活燒死。路透社
中國年輕人失業率的官方數字近來持續突破20%,畢業季來臨還可能繼續惡化,已經引起中國體制內嚴重關注。曾為官方提供諮詢建議的學者日前警告,如果青年失業率持續居高不下,甚至可能衝擊到政治穩定。
彭博新聞報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週發布報告,報告執筆人之一、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在報告中寫說:「今後青年失業難題可能會持續10年,短期內會不斷加劇。」
政治問題的導火索曾在2022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培訓中講解經濟局勢、給出建議的劉元春,是中國知名的經濟學家,也是北京政府內部倚賴的智囊,他在報告中進一步嚴肅警告說,青年失業問題「倘若處理不當,將會引發經濟領域之外的其他社會問題,甚至成為政治問題的導火索。」
這篇110頁的報告上週末被人截圖發放到微博與其他社群網站進行分享,分享的網友大都強調,劉元春等作者在報告中對政治風險的警告。
遠超過20%的青年失業率中國16到24歲城鎮青年在5月的調查失業率達到破紀錄的20.8%,而這數據可能還過於樂觀,因為中國對「就業」的統計規範極為鬆散,就算每週只打1個小時的零工也算「就業」。失業數據不統計農村,因中國政府假設所有戶口在農村的人都是「農民」,都有田可種,沒有失業問題。儘管實情是農村青年早就大量出走到城市、工廠找工作。
中國不打算對失業群眾進行大規模財政補貼,6月畢業季來臨後,湧入就業市場的大量畢業生也將使失業問題更進一步惡化,這也是劉元春警告青年失業短期內會不斷加劇的判斷背景。
解決青年失業必須縫補新冠疫情期間對法治與財產的戕害,重建信心這項報告執筆人還包括中國人民大學的明星青年經濟學家劉曉光,以及和中誠信國際的董事長閆衍。報告執筆人也不認為短期失業財政補貼能解決問題,他們寫說:「簡單採取補貼政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民間投資不足問題」,「關鍵還是在於完善法治建設,健全對私有產權的保護,弭合疫情以來人們對法治建設的信心缺失。」
他們說,要長期解決失業的結構因素,「要充分化解過去幾年累積的就業壓力和不斷增長的新就業壓力,還需要更為強勁的經濟復蘇和勞動力市場修復過程」。
去年底時,許多中國年輕人在上海等地發動罕見的街頭運動,以「白紙」抗議不合理的疫情封控戕害人命,造成地方官員濫權。更有年輕人在抗議不合理風控措施,遭到官員恐嚇會影響家庭未來出路時,直接回答「我們是最後一代」。
官媒仍在稱「慢就業」不是失業與體制內學者的嚴峻關切相較,中共官媒宣傳口徑最近常發出一些被中國網民斥為與現實脫節的言論,例如報導稱青年靠撿破爛回收就創業成功,所得豐碩;或者「勸戒」年輕人要會吃苦,「脫下長衫」接受任何的工作機會,必定會有出路。
中央社報導,中國官媒《經濟日報》3日甚至針對這一批剛畢業的大專學生又提出「建言」,宣稱只要「方向清晰、方法對路,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報導中甚至稱青年人不是失業率高,而是「慢就業」,畢業後沒有馬上找到工作是「慢就業」,慢就業「不是貶意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