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愛和平重要里程碑 一文看懂《貝爾法斯特協議》

    2023-04-12 10:00 / 作者 韓政燕
    共和派異議人士10日北愛爾蘭倫敦德利市舉行示威,反對《貝爾法斯特協議》。路透社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本週訪問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Belfast),參加《貝爾法斯特協議》(Good Friday Agreement,也稱為《耶穌受難日協議》)25週年紀念活動。

    自稱是愛爾蘭裔美國人的拜登2022年3月17日在白宮視訊參加聖派翠克節慶祝活動。路透社


    這個在1998年簽訂的和平協議為北愛自1969年爆發、長達近30年的「問題」(The Troubles)畫下句點。儘管事過四分之一個世紀,政治氛圍及國際局勢已截然不同,這個協議仍被歐美視為國際合作的傑作。

    以下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介紹《貝爾法斯特協議》的背景及影響力。

    當時北愛爾蘭面臨什麼「問題」?
    「問題」指的是北愛爾蘭的宗教派系衝突,至少導致3500人喪生,傷亡難以數計。當時準軍事組織不時發動駭人聽聞的恐怖攻擊,軍警也常以以殘忍手段對付平民。

    支持愛爾蘭統一的「共和派」(Republican)天主教徒和主張北愛留在英國的「聯合派」(Unionist)國教徒的衝突已有數百年歷史,但1921年,愛爾蘭分割成愛爾蘭及北愛爾蘭之後,出現重大轉折點。

    愛爾蘭原本有32個郡,有6個被列入北愛。按照劃分,北愛的郡以聯合派新教徒為主,這引起北愛共和派人士的強烈不滿,覺得在自己的國家淪為少數。

    不過到底是什麼事件引發北愛的「問題」,各方說法不一。有一派認為是北愛共和派天主教徒麥考爾斯基(Francis McCloskey)之死引爆衝突。麥考爾斯基在1969年7月13日參加抗議活動遭警察毆打,隔日身亡,被視為延續30年的「問題」期間第一位死者。

    自此之後,北愛暴力衝突升溫。部分攻擊是出自聯合派準軍事團體,有些則是軍警對抗議民眾的殘暴鎮壓,例如1972年最惡名昭彰的「血腥星期天」的屠殺,有14人在抗議活動中遭擊斃。另有些攻擊則是共和派準軍事團體發動的炸彈攻擊,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愛爾蘭共和軍(Provisional Irish Republican Army,IRA)。

    共和派異議人士10日北愛爾蘭倫敦德利市舉行示威,反對《貝爾法斯特協議》。路透社


    1979年,一名IRA志願軍暗殺英王查爾斯三世的導師蒙巴頓伯爵(Lord Louis Mountbatten)。1984年,IRA對時任英相柴契爾夫人下榻的飯店發動炸彈攻擊,導致數名隨行的保守黨議員喪命。

    前IRA成員表示,別無選擇才會採取激烈手段。前IRA志願軍安德森(Martina Anderson)向CNN說表示,「戰爭很恐怖,重要的是如何擺脫戰爭,創造和平。衝突有另一個選項,就是民主,但當時這並不存在」。安德森在1968年因密謀爆炸罪名被判無期徒刑,最後因為《貝爾法斯特協議》獲釋,後來加入新芬黨(Sinn Fein)進入政壇。新芬黨曾與IRA關係密切,目前是北愛最大政黨。

    根據厄爾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Ulster)大學統計,「問題」時期共逮捕1971名政治犯,其中1874人是共和派,另外107人是聯合派。

    1986年,北愛和平進程出現重大政治突破。當時的新芬黨主席亞當斯(Gerry Adams)和比較主流的共和派政黨「社會民主及勞工黨」(SDLP)領導人休姆(John Hume)密會協商。

    亞當斯和休姆是政治宿敵,但是這場第一次會面為後來北愛停火協議開啟大門,也為1990年代的《貝爾法斯特協議》創造協商空間。

    《貝爾法斯特協議》如何談成的?
    在1980年代末期和1990年代,雙方都有意終結暴力,和平談判的意願升高。當時IRA曾多次宣布停火,除非認為英國政府心懷不軌,才會打破停火。所幸儘管停火斷斷續續,和平談判仍未中斷。

    時至1997年,談判出現重大轉折,英國和愛爾蘭都選出了有意推動和平協議的新領袖。愛爾蘭前總理艾赫恩(Bertie Ahern)當時獲選為少數黨的領導人,前英相布萊爾(Tony Blair)的工黨也在國會取得179席多數優勢。再加上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的支持,創造了有利和平協議的氛圍。

    比尤(Paul Bew)當年在協商過程中,擔任「厄爾斯特聯合黨」領袖崔波(David Trimble)的顧問。他回憶,當時雙方都覺得如果現在不做,就錯過時機了,「每個人都聚焦在立即的和平和穩定,而非長期的政治。這意味著即使協議不完美,但的確帶來穩定」。

    不過主要的癥結在於,如何安撫在辯論過程中持極端意見的兩方。與IRA接觸的新芬黨當時推動了兩件事:延遲IRA卸除武裝的進程,意味著卸除武裝將會是漸進而非立即執行,此外還希望釋放共和派囚犯。

    聯合派「民主聯盟黨」(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DUP)最後不願意支持卸除武裝的部分,結果讓新芬黨開出的許多條件最後都被列入協議。

    然而,由於當時北愛和愛爾蘭的朝野政黨都支持協議,所以也不需要獲得民主聯盟黨的支持。之後經過了數個月的協商,在結果還不確定的情況下,英國、愛爾蘭政府及北愛各黨派在1988年4月10日宣布達成協議。

    前英相布萊爾當時的幕僚坎貝爾 (Alastair Campbell)回憶,協商最後幾小時很「神奇」,「那幾天營造了一種歷史感,感覺就要發生極壞或極好的事,然後所有一切開始凝聚,我想是因為疲倦或缺乏食物,但最主要的是有一群人想完成這件事」。

    協議的內容包括哪些?
    協議承認北愛爾蘭大多數人想要留在英國,但也有相當的少數支持愛爾蘭統一。協議也承認愛爾蘭島是一個整體,大多數人想要愛爾蘭統一。協議也認同所有的意見都有效成立。

    協議提出的政治方案就是,英國權力下放允許北愛爾蘭組成地方自治政府,但必須由聯合派和共和派共享權力。協議也承認,北愛爾蘭是英國的一部分,但是允許人民可以選擇要當愛爾蘭人或英國人。

    最重要的是北方與南方的關係。協議沒有明確提到開放邊境,但清楚地鼓勵北愛與愛爾蘭邊境盡量減少摩擦,而這也成為英國脫歐之後最棘手的問題。

    協議有提到卸除武裝和邊境安全的問題,其中部分條款的措辭常被形容成是「建設性的模糊」,讓一些爭議性議題得以延遲討論,最著名的包括解散準軍事組織、警察改革和北愛爾蘭正常化,這可以讓新芬黨滿意,同時確保IRA會遵守停火協議。聯合派也同意釋放許多共和派人士出獄。

    協議維持的狀況如何?英國脫歐是否造成負面影響?
    大部分參與協議和經歷過「問題」時期的人都認為,雖然目前有些問題,例如,北愛國會因為民主聯盟黨(DUP)不願共享權力,從去年停擺運作至今,但是有協議還是比沒有好。此外,雖然還是有攻擊事件發生,但多半只是小型幫派發動,不像當時IRA擁有武器,而且也沒有共同的意識形態,無法發動「問題」時期最糟之際的攻擊事件。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自1998年來,政治氛圍已經截然不同,當時處於邊緣的新芬黨和民主聯合黨,如今已經成為北愛兩大政黨,勢不兩立

    英國脫歐也加深了雙方的對立,更加棘手。協議之所以能維持的重大條件之一,就是北愛和愛爾蘭都屬於歐盟,代表雙方之間的人貨往來不需要通關檢查,降低了敵對的風險。

    愛爾蘭和北愛之間到底要不要有明確國界,成為歐盟與英國脫歐談判的燙手山芋,最後雙方同意不要有實質邊境。這讓聯合派的民主聯合黨憤怒不已,認為被英國出賣,因為最後是在北愛和英國之間的北海建立了有效的邊界。共和派與新芬黨的人也不滿,覺得自己的歐盟會員資格被剝奪了。

    但是脫歐也不是北愛共和派和聯合派關係惡化的唯一事情。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脫歐及北愛專家海沃德(Katy Hayward)表示,「此時協議的最大風險不太可能是爆炸性或戲劇性的形式發生,而是一滴一滴地侵蝕」。

    海沃德表示,「政府的停滯不前和政治領導階層的中空並非毫無代價或後果,在北愛爾蘭尤其如此,在這裡建立的民主是為了取代使用暴力作為政治手段」。
    韓政燕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