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開始報復 對歐盟豬肉開始反傾銷調查

    2024-06-17 20:19 / 作者 陳家齊
    2015年8月19日,法國史特拉斯堡一處養豬場。路透社
    歐盟上週宣布將對中國的電動車加課反補貼特別關稅,中國的第一波報復已在今日出現。中國商務部宣布,今日開始針對原產於歐盟的豬肉與豬肉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

    中國商務部17日下午公布,在6月6日收到中國畜牧業協會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決定6月17日起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歐盟執委會是在6月12日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

    根據中國商務部,對於歐洲豬肉的傾銷調查期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利害相關各方可在20天內提交資料登記參與調查。

    調查期限是6月17日到2025年6月17日,若有必要,還可以延長6個月。

    歐盟執委會表示,對於中國的反傾銷調查並不憂慮。而最受衝擊的西班牙經濟部長奎爾波(Carlos Cuerpo)則說,西班牙正與歐盟歐盟一同合作,要在確保公平貿易保護歐洲的產業之際,避免和中國發生貿易戰爭。

    先前中國透過輿論放風,要對歐盟的乳製品、白蘭地、豬肉等產品展開反制調查,今日宣布的豬肉調查是第一個正式落地的報復措施。

    中國在2023年總計從國外進口60億美元的豬肉與豬肉製品,其中逾半就來自歐盟。如果中國的懲罰性措施導致歐盟失去中國這個市場,將對歐盟的畜牧業有重大打擊。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動物蛋白質全球市場策略師謝拉德說:「歐盟豬肉全面遭中國停止進口,對於豬肉供應鏈將是『惡夢場景』,對整個歐盟都會造成衝擊。」

    分析師指出,中國市場願意進口的豬肉部位包括豬耳朵、豬鼻與豬腳,這些部位的豬肉在歐洲沒有多少消費需求。能夠出口這些部位的肉品,對於歐洲豬農來說是提升整體價值的關鍵。謝拉德表示,歐盟的豬肉最終可能還是找得到替代出口市場,但是對於豬耳朵這些「雜類」肉品,恐怕無法找到能與中國相比的替代市場。

    歐洲豬肉若遭中國禁運,受害最大的將是西班牙。該國去年向中國出口15億美元的豬肉品,是歐盟對中國的第一大豬肉出口國。丹麥與荷蘭也是出口豬肉的大宗國家。

    不過,儘管這對歐洲豬農可能有相當嚴重的打擊,對整體中國與歐盟的貿易影響仍相當有限。中國去年從歐盟進口2820億美元的商品,豬肉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

    17:18發稿
    20:19更新(更新歐盟與西班牙反應)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