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日在人大閉幕大會上,高喊中國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建設」。這段演說內容特別引起外媒關注,認為才剛成功斡旋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復交的中國,很可能想在國際社會扮演和平締造者的新角色。
習近平在人大閉幕大會上表示,中國要努力推動「構件人類命用共同體」、「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習近平還說,中國要為世界和平發展「增加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不過習近平並未明確說明,中國要如何「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以及如何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美聯社在相關報導中特別提及,中國日前才高調宣布在其斡旋下,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恢復建交。習近平在談話中似乎暗示未來中國想在國際社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報導同時指出,自習近平上台後,中國政府在國際組織愈加強勢,曾要求國際貨幣基金及其他國際組織進行改革,理由是這些組織無法反應發展中國家的需求。
中國近來頻頻向外展現它想擔任「和平促使者」角色的野心。中國外交部在俄烏戰爭滿週年時,發出一份題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上週五(3/10)又成功斡旋斷交7年的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復交。
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季辛吉中美關係研究所所長戴博(Robert Daly)對此表示,這是「中國外交的一個里」,他同時警告說,華府應該以此為警鐘,重新投資於美國的外交。他說: 「如果美國在世界各國首都和全球論壇上繼續缺席或代表性不足,那麼它只能怪自己。伊朗與沙國的協議不是出於中國偷偷摸摸的陰謀:中國公開而堅定地工作了好幾年,才得以實現了這一目標。」
但也有專家認為,沙國接受中國斡旋不代表它選擇了北京而非華府。中東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伊朗項目主任瓦坦卡(Alex Vatanka)說,沙烏地阿拉伯的目標是實現「2030年願景」的藍圖,開放國門,但與葉門之間的衝突嚇跑外國投資者,而利雅德渴望結束這一局面。他說: 「誰能幫助沙烏地阿拉伯結束葉門戰爭?不會是美國,因為美國對伊朗沒有影響力。中國恰好是伊朗最大的交易夥伴。」
瓦坦卡認為,這項協議不太可能影響沙國和其他海灣國家與美國之間的關係。美國仍是沙國最大的武器軍售來源國,華府仍會是中東地區的主要安全保障。不過有學者指出,如果拜登政府始終無法影響伊朗接受和解,中國在中東甚至是其他地區的外交影響力,很可能不會再是次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