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普丁的能源戰有效嗎? 專家:自毀長城

    2022-09-11 17:38 / 作者 陳家齊

    隨著歐洲進入秋冬,俄國在烏克蘭的侵略戰爭面臨烏軍的決定性反攻,發動侵略戰爭的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看來正把希望都押注在使用切斷供應天然氣、能源的方式,逼迫歐洲以壓迫烏克蘭求和。但是長期研究蘇聯與蘇聯解體後俄國能源政策的專家表示,普丁對歐洲使出的能源戰,其實是在自毀前途,摧毀了蘇聯時期留下的長期能源基業。




    圖片
    北溪一號天然氣管是俄國能源與歐洲市場的重要動脈,如今遭到俄國切斷,日後難以再獲得歐洲信任。美聯社




    彭博新聞訪問美國喬治城大學的俄國能源研究專家古斯塔夫森(Thane Gustafson),他指出,俄國對歐洲進行能源威脅,已經讓歐洲開始與仰賴數十年、在冷戰時期都沒有切斷過的俄國能源市場脫鉤。而俄國能源產業的主要市場與主要技術全都倚賴歐洲,普丁切斷能源供應,讓歐洲感到痛苦,卻也自己斷送了俄國的能源產業前途。



    古斯塔夫森說,在許多方面來看,前蘇聯在1980年代遭遇的經濟困境,很大一部分其實來自國際原油與能源價格的暴跌。西歐、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在1970年代遭遇石油危機過後,努力採取節能措施,削減需求,最後迎來了1980年代開始的能源價格持續下跌。而蘇聯當時的油田也開始遭遇設備技術老舊、產出量下挫的困境,價量齊跌讓蘇聯的石油收入銳減。



    國際原油價格的長期跌勢,恰好在普丁掌權時的1999年開始反轉。普丁也任用了幹練的財務官僚,例如曾長期擔任俄國財長的庫德林(Alexei Kudrin),並且引進了西方的企業與技術,改善俄國的產油設施。



    這些措施讓俄國產油量大增,石油、天然氣與煤礦的外銷收入激增,成為俄國經濟的骨幹。古斯塔夫森與許多西方觀察家都指出,普丁政府的運作動能,其實完全倚賴石油天然氣與煤礦的能源收入。這筆油氣收入讓普丁可以分配福利給俄國選民,重建俄國財政,發展軍備,以及收買外國政治人物進行滲透。



    以德國為首的西歐國家過去之所以這麼倚賴俄國的石油與天然氣,就是因為即便在冷戰高峰,美國對蘇聯、北約(NATO)對華沙公約對峙的高峰時期,來自蘇俄的天然氣一直沒有斷過。德國的工業更幾乎是以廉價的俄國天然氣作為基礎,量身打造。這讓普丁深信他可以用能源扼住歐洲要害,逼迫歐洲停止支援烏克蘭。



    俄國從2006年以來投資了大約2,000億美元,專門開發供應歐洲需求的天然氣田,在普丁任內還興建了5條連接俄國與歐洲的天然氣輸氣管,包括目前知名的北溪一號。普丁還大力推動俄國的液化天然氣(LNG)輸出開發。



    到了2009年,俄國因為與烏克蘭的天然氣糾紛,懲罰性切斷從烏克蘭輸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首度引發歐洲對俄國供應的疑慮。但是這個「能源武器」有其先天侷限,一旦使用,很難回頭,也僅有一次性的效果。歐洲目前會感到痛苦是因為長期信任俄國能源供應所致,如今普丁的行為等於對俄國輸歐天然氣產業的「心臟開槍」,一槍斃命,歐洲不再信任俄國供應,使用能源武器的同時也讓普丁失去對歐洲施壓的工具。



    古斯塔夫森也指出,要善用能源作為武器,最起碼也應該要有如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那樣的聯合壟斷地位才能使用。但是俄國一直排斥加入這個石油卡特爾,直到最近幾年才成為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的合作成員,並沒有壟斷市場的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普丁切斷對歐的能源輸出,若無法讓歐洲馬上「投降」,長期而言就是俄國油氣失去最重要的市場。而原本讓俄國油田產能獲得復興的西方公司,像是BP等石油巨頭,以及斯倫貝謝(Schlumberger)等油田設備服務商,退出俄國後讓俄國油田缺乏關鍵技術,也會導致產出下滑。因此,古斯塔夫森認為普丁今年發動侵略烏克蘭戰爭,對歐施加能源戰,其實是自毀長城的不明智決策,曾經讓他風生水起的俄國能源產業現在面臨危機。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