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日本熊本廠,攝於2023年5月9日。彭博新聞
《日經亞洲》報導說,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縣設立的第一座日本晶片廠,本月將開始設備裝機。由於進度順利,甚至超前,台積電有望達成2024年日本廠開始運作量產的目標,還有可能提前一些。
報導中指出,台積電日本廠進度順利的狀況,與台積電在美國亞里桑那州新廠進度延緩的狀況成為對比。雖說兩者一是成熟製程、另一是高階先端製程,技術條件與規模不能相比,但是台積電在日本建廠的確享有一些美國不具備的優勢與助力。
本月開始裝機《日經》引述供應商與知情人士消息報導說,熊本廠的裝機工作本月開始進行,預計明年第一季完成。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廠的「上機」儀式曾邀美國總統拜登等重量級人物舉行舉辦,熊本廠的上機儀式是否比照尚不清楚。不過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本月1日在社群平台X(前稱推特)上發出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會面照片,表示台積電在日本的建廠狀況順利推進,預期將有更多的合作。
熊本廠開始運作時將量產已經相當成熟的28奈米與22奈米製程晶片,廣泛用於各種影像感應器、驅動電路晶片、微控制器等各種電子產品、智慧手機使用到的元件。報導說,台積電在台中已經訓練大約300名日本工程師,因為台中廠是台積電28奈米製程最大的基地。
台積電也已經在今年夏季派出數百名「種子」人員前往熊本廠,準備設定熊本廠裝備,供應商將從10月開始派出另外數百人前往熊本協助裝機。
日本晶片產業供應鏈更完整,工作文化相似報導中分析,台積電熊本廠建廠順利,一方面是22、28奈米製程是相對成熟的產品線,與台積電要在亞利桑那布設的4奈米產線難度不同。另一方面,日本的晶片供應鏈比美國亞歷桑那更加完備。台積電也找到SONY這個在日本有晶片廠建設經驗的日本當地廠商合資合作,並且能夠倚重日本當地的建設公司,像是鹿島建設(Kajima)以及大氣社(Taikisha)進行建廠,不像在美國還須自備建廠人員。
文化差異與地理距離也是關鍵因素。日本的員工與台灣員工一樣都能適應快節奏、長時間的輪班工作,而僅一海之隔的日本,與台灣人員往來相當便利,比起要跨越大洋通過換日線的美國方便許多。
最後,日本政府在法規與政策補貼上合作態度更為積極。《日經》報導,美國的《晶片法案》(CHIPS)還沒開始撥款,日本政府已經撥出4,760億日圓(約1,048億台幣)補貼台積電的建廠計畫。
不過無論是在日本、美國或者是已經宣布的德國建廠計畫,台積電能發揮最高效率的建廠地點還是在台灣。一名日本當地的設備廠供應商說,以吊掛機設備的吊臂為例,台灣可以一天就完成作業,日本可能要2到3天,美國則要耗時逾1週。
不過日本畢竟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在生產高階晶片,報導說台積電熊本廠招募的日本有經驗工程師多半是50歲左右,因為日本有「10年空白」,人才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