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AI帶動科技業復甦? 張建一:「短期過熱」到2027年可提高貢獻度

    2023-07-25 12:05 / 作者 徐筱嵐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說明國內整體經濟情勢,以及AI題材未來的趨勢。資料照
    在出口一片低迷下,AI題材大爆發可望為出口迎來曙光。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從去年ChatGPT的出世,AI的確是趨勢,但現階段需求在B2B,包括廣達、英業達等,短期都有過熱情況,長期則要看財報見真章。他說,科技業對AI伺服器需求高,若要更普遍至少等到2027年,而等到商業模式建立、滲透率提升,未來3到5年間產值可望達到1500億美金。

    台經院今(7/25)舉行7月份國內總體經濟預測暨景氣動向調查報告記者會,由院長張建一、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六所所長吳孟道和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出席說明。

    有鑑全球經濟動能不振,在我國主要出口產品方面,積體電路需求疲軟,且資通產品買氣回降,加上台積電日前在法說會二度下修今年財測目標,今年美元營收恐將減少10%,是否意味著AI題材被過度炒熱,實際對下半年的需求有限?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認為,AI題材短期有過熱之虞,長期得看財報表現,若要更普遍至少到2027年,而國內從上游到中下游端,仍仰賴資通訊出口,加上資通訊產業是B2C,AI需求暫時抵不過PC、筆電或手機等電子消費性產品減少所帶來的損失

    台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分析,從台積電法說會內容可以看出半導體庫存跟調整狀況,到第3季恢復到正常水位,雖然AI相關應用熱度高,仍難以彌補PC、筆電或手機等消費型電子產品,因此,反映在投資上也會有較大衰退。

    劉佩真指出,從科技產業的角度觀察,去年熱門題材是元宇宙,第一季末到第二季AI題材逐步發酵,科技產業找到新的寄託主軸,短期會發酵,中長期看好,要等待商業模式建立,以及應用領域的滲透率提升,預估AI市場在未來3到5年可望達到1500億美金產值。

    而台灣AI供應鏈,除了上游的核心晶片如CPU、GPU等,掌握在超微(AMD)、輝達(NVIDIA)和英特爾(Intel),在電子零組件、散熱機殼等到中游伺服器,全數掌握在台灣業者手中,可以說是AI終端供應鏈、生態系跟軟體業者皆有。

    劉佩真說,台灣的強項是重中之重,尤其在半導體業,台積電先進製程或先進封裝技術等協助大廠進行代工,目前台積電第6座先進封測廠規劃落腳在竹科銅鑼園區,半導體業者會有推升動能,現階段AI貢獻度是6%,但未來3到5年的貢獻度可望到10%。

    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也補充,半導體廠商受惠AI題材爆發,去年延宕的擴廠計畫,今年也打算增加投資,主要是看好景氣跟節能減碳效應,台電跟台積電在今年上半年的現金增資都很可觀,其他有電動樁廠商,可望帶動下半年跟明年的投資。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