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本土碳匯來了2-1】首宗國有地森林碳匯簽約 業者坦言「地不夠」是瓶頸

    2024-10-12 07:10 / 作者 吳馥馨
    國產署首次推出自然碳匯國有土地招商,其中台東池上71.98公頃由森崴能源得標,並於10月9日與中興大學簽署三方合作合約。吳馥馨攝
    財政部國產署首次推出自然碳匯國有土地招商,其中,台東池上鄉71.98公頃國有地由森崴能源得標,將與子公司元杉森林、中興大學共同執行,大規模種植本土樹種,產生天然碳權。森崴能源董事長胡惠森坦言,如同光電開發一般,台灣發展自然碳匯的最大瓶頸仍在土地取得。

    胡惠森表示,元杉森林在自然碳匯的種植目標是1,000公頃,除了已在花蓮自有林地種植97.52公頃,加上台東池上的國有地,加總約169公頃,但距離1,000公頃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他呼籲,未來全台灣若有人願提供土地造林,元杉森林都願合作,租用也行,也盼國有地能持續釋出。

    《小辭典:什麼是自然碳匯?》

    「碳匯」(carbon sink)指自然環境中可固定及吸儲二氧化碳的載體,常見自然碳匯包括森林、草原、濕地、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如紅樹林、海草床、鹽沼等)。但各種碳匯儲存或固定碳的能力不盡相同,普遍認為海洋、土壤與森林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碳匯潛力領域,其負碳能力有助減緩氣候變遷。


    國產署長曾國基表示,按中興大學估算,本案可減碳5.7萬噸,換算碳費,經濟價值並不高,但卻意義深遠;尤其國內不乏企業遠赴海外購買森林碳匯,若國內有土地讓企業在台灣造林,企業就不用赴海外購買碳匯,企業社會責任(ESG)就能落實在台灣本土,實質意義大於經濟意義,也是國內正式向森林碳匯領域邁出第一步。

    國產署首次釋出國有土地種植自然碳匯,已在日前決標。除了元杉森林標下台東池上71.98公頃;另有宜蘭三星21.66公頃由華新麗華與華邦電子合作成立的華寶保種育種公司得標。

    國產署首次推出自然碳匯國有土地招商,其中台東池上71.98公頃由森崴能源得標,並於10月9日與中興大學簽署三方合作合約,圖為森崴能源董事長胡惠森。吳馥馨攝


    森崴能源在10月9日舉行簽約儀式,邀請財政部國產署長曾國基、中興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長王升陽等人共同簽署。曾國基介紹,這2個案子雖都是農地,但客觀條件都不利農業灌溉;其中,台東池上這塊地充滿礫石,原本做為台鐵維修廠,但維修廠搬遷至屏東潮州後,該地就閒置,變成只長草、不長樹。

    曾國基表示,透過跨部會協商後,決定與中興大學合作,盼藉由興大農業科技學術專業,研究出森林碳匯、材積生長與二氧化碳減量之間關係,本案土地租期最長可達60年,盼能藉此替台灣培養出180名博士級人才。

    王升陽則指出,過去企業經營強調利益最大化,但最終利益私有化後,成本卻公有化,污染全民承受;如今因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各種問題,已是所有地球公民都不能迴避的。

    胡惠森則介紹,森崴能源在光、風、水、氣大平台等「創能」領域都已有著墨;旗下富威電力是綠電供應平台,還提供節能、儲能服務,旭威認證則協助企業進行碳盤查。但當「該做的都做了」,卻仍無法達到碳中和,就必須靠植樹造林、產生自然碳權。

    日前,環境部公布我國碳費定價為每噸300元;胡惠森表示,若以每棵樹每年吸碳12公斤來計算,相當於每棵樹每年減碳經濟效益才0.31元,怎麼會划算?但人類只占地球生物的0.01%,卻因各項開發消滅地球上的多數物種,讓全球生物正走向毀滅。植樹造林除了吸附碳排放之餘,更多的效益是藉由森林重新恢復菌種、植物與動物,重現生物多樣性。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