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分析/工業用電再漲12.5% 經濟部「電價策略急轉彎」打什麼如意算盤?

    2024-10-01 11:19 / 作者 吳馥馨
    電價會議後記者會,左起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能源署長游振偉、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台電副總經理王振勇。廖瑞祥攝
    趕在9月最後一天,經濟部今年第二次電價會議結果終於揭曉,正如外界預期、也兌現政策承諾,民生電價全面凍漲;惟產業電價由最初的「凍漲」改為平均漲幅12.5%。工業電價再漲,用電大戶肯定不滿意,但經濟部兵行險招也等於買了多重保險,雖因電價再漲恐失去補貼,讓台電今年財務又見赤字,但若以長遠計,新策略反而是讓電價合理反映成本的關鍵轉折

    目前關於電費補貼,經濟部及台電共提了2項預算案送入立法院待審;一項是今(113)年度的追加預算1,000億元;一項是明(114)年度公務預算再列1,000億元,總共「2個千億元」等待立法院點頭。

    朝小野大變數多 台電自救取消全面凍漲

    經濟部原先策略是下半年電價全面凍漲,以換得「2個千億元」的預算順利通過。但發生了立法院退回行政院總預算案的波折,加上朝小野大的現實,終於讓經濟部意識到,要救台電財務,絕對不能只仰首等待立法院點頭補貼預算,故而決心讓電價策略急轉彎,改為民生凍漲、產業平均上漲14%。

    不過,經過工商團體等產業代表的說明,電價審議委員決定依製造業的產值、非製造業的銷售額予以評估是否予以「凍漲」、「漲幅減半為7%」及「調漲14%」,故而最終平均漲幅降為約12.5%。

    補貼或生變 台電財務短空長多

    雖然產業電價漲幅略有打折,但依各個產業用電及經營的成長或衰退來區分電價漲幅,已讓電價上漲對產業復甦的衝擊降到最低,也算盡到協助產業發展的政策任務。

    產業電價再漲,勢將成為立法院在野黨團杯葛「2個千億元」電費補貼案的絕佳藉口;台電今年恐怕再次出現約800多億的虧損,但從長遠看,對台電未必不利。

    第一,台電估算,因產業用電平均再漲12.5%,因能增加的電費收入約150億元。若以台電日前推估追加1,000億元補貼到位,今年可望損益兩平後再有一點盈餘來推估;台電因為補貼民生電價而產生的電費缺口約800億元。

    定調虧損因民生電價 更有利爭取補貼

    既然產業電價已反映成本;意味著台電已將經營虧損原因定調在對民生用電的補貼;有助經濟部以「補貼民生」為由,向立法院爭取到該得到的千億元電費補貼。

    第二,若不幸因調漲工業電價讓「2個千億元」預算全數被立法院砍掉;雖然今年因此只增加電費收入150億元,但產業電價漲勢一旦確立,明年起,台電每年因此增加的電費收入將有700億餘元之多,對改善台電財務結構有立竿見影之效。

    第三,即便立法院若以調漲工業電價為由,將「2個千億元」的電費補貼預算七零八扣,財務缺口也能縮小;上上大吉的情境是順利通過「2個千億元」電費補貼案,台電又能加速消弭累積虧損。

    電價逐步反映成本 將成產業轉型契機

    第四,釐清台電虧損肇因是民生用電還是產業用電所致,成功讓民生電價與產業電價切割,代表至少在產業電價這一塊,台電已初步擺脫政治干擾因素。

    產業電價逐步與國際電價接軌,有利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轉型,不再靠便宜電價生產低價貨品出口世界、生產污染留台灣,也更能引導用電大戶深度節能

    綜合以上,經濟部本次兵行險招調漲工業電價,看似讓得到「2個千億元」電費補貼增添變數,卻也是電價合理化、有效改善台電財務結構,又盡可能將對民生衝擊降到最低的妙計。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