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郭智輝接受《太報》專訪時表示,韓國文化輸出成功,在全球占一席之地。廖瑞祥攝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接受《太報》專訪時表示,20多年前,當時總統陳水扁指示時任行政院長游錫堃推動「2兆雙星」產業,但因執行錯誤搞成了「2兆傷心」產業。之後,我們在數位及文化創意產業也因定位錯誤,太貪圖中國市場,以致投入不夠。
2002年經濟部擬定「兩兆雙星產業發展計畫」,「兩兆」指的是半導體、面板等2項產值超過兆元的產業,「雙星」則是數位內容、生物技術等2項未來明星產業,但最終因執行錯誤,在國際競爭上被最強競爭對手韓國殺得落花流水。
除了產業布局面臨韓國的廝殺,運動賽事上,台韓相互較勁的意味也十分濃厚,國內時不時有「抗韓」聲浪浮現。即便如此,韓國過去在面板、智慧型手機、醫美整型、韓劇、K-pop等各行各業,仍掀起一股「韓流」,令一群粉絲瘋迷而且趨之若鶩。
郭智輝表示,這是韓國文化輸出的成果;每每韓劇的劇情,都與日常周邊生活差不多,代入感極強,因此能夠成功走出國際,在亞洲乃至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相對的,台灣過去在數位及文化創意產業的投入,因為太貪圖中國單一市場,反而失去全球化市場的先機。也因此,郭智輝在擘劃「境內關外」政策時,第一圈市場就是鎖定與台灣「心理距離」最近的地方,不論是距離台灣飛行時間約3小時,同樣受儒家文化薰陶的國家,又或是打算端出「2+4計劃」,歡迎境外生來台求學、工作,目的都是希望外國人因此認識台灣、喜歡台灣的美食和產品,進而讓台灣的美食、產品、電影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