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費羅麗莊園握手,展開雙邊峰會。紐約時報/美聯社
透過參加於美國舊金山舉辦的APEC峰會,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美國時間11月15日舉行了兩國領袖高峰會。一如外界預期,拜登與習近平在會後並未發表任何形式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僅在會後就自身立場描述會議經過,以及各自希望外界知曉的議題討論與各自立場。雖然雙方在重大爭議上希望緩解緊張情勢,但對於執行細節與內容,仍存在根本上難以化解的結構性歧異。
其中歧異之最恐怕仍是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以及美國試圖脫離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根據會後
新華網的報導, 習近平特別嚴厲地針對台灣問題與美中經濟進行指控,提到「美方應該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以及「美方在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單邊制裁方面不斷採取針對中國的舉措,嚴重損害中方正當利益。中國的發展是以創新驅動的,壓制中國科技就是遏止中國高品質發展,剝奪中國人民的發展權」。
美中關係降溫 台灣安全利益不致於遭到犧牲
針對這兩個議題,白宮釋出的官方說明中,拜登表示「美國反對改變台海現狀,期待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並呼籲中國克制在台灣海峽及其周邊地區的軍事活動」。甚至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在16日受訪時表示美國將根據《台灣關係法》繼續武裝台灣。 此外,拜登強調「美國將繼續採取必要行動,防止美國先進技術被用來破壞我們自己的國家安全」。對台灣而言,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
拜習會面是否代表美中關係降溫,進而導致台灣安全利益遭到犧牲?個人認為不會,以下為幾點觀察與分析:
第一,
拜習會作為外交場合,更偏向於政治姿態的展現,而非實質談判的場所。它代表著各國政府試圖透過更頻繁的外交接觸,探測對方的態度和底線,以促進資訊共享並建立互信。這種努力旨在減少誤判所可能引發的意外事件。因此,會後雙方政府發表的言論通常偏向「報喜不報憂」,著重於正面進展,淡化矛盾與歧異,期待這樣的正面詮釋有助於未來外交對話管道的進展。
然而,在外交場合領袖的言論固然吸引眾人目光,真正重要的還是實際的政策行動。1年前,拜習參加G20峇里島高峰會時也曾進行過雙邊會談。當時中方表達了尋求兩國關係向上提升的意願,而美方則表示致力於修復雙方關係。然而,在過去的1年裡,美國對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特別是AI、量子運算與半導體)的貿易、投資和人員流動管制日益嚴格,幾乎達到了冷戰時期對抗蘇聯的程度。
儘管外交場合表現出善意,但真正的關鍵在於後續的政策行動。目前來看,雙方對於拜習會的詮釋並沒有令人樂觀的理由或空間。恢復「中美國」的共生經濟關係與格局 對北京至關重要第二,在拜習會之前,中國顯然比美國更渴望此次會談。中國官方媒體
不再採取以戰狼風格抨擊美國對中全面圍堵打壓的態度,而是強調習近平過往在美國生活時所體驗到的美好以及中美關係回歸正軌的可能性。
目前中國經濟陷入低迷,國內外的投資者和消費者對市場與獨裁治理的不穩定感日益增強,這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影響。因此,中國希望通過拜習會緩解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嚴格出口管制和投資審查,避免國際企業紛紛撤離中國,擔心持續在中國投資會導致失去美國的訂單以及被禁止使用美國的科技。
對中國而言,經濟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專制統治合法性的重大來源,恢復「中美國」(Chimerica)過往的共生經濟關係與格局對北京來說至關重要。然而,過去美中經濟共生結構最終對美國的安全利益造成了損害。因此,目前更符合美國利益的做法是將國際貿易和投資風險轉移到與其理念相近的其他國家。在中國政治經濟風險上升後,這些國家開始配合美國政府政策,有助於重新建構更安全且有韌性的產業供應鏈,以降低與中國經濟互賴所帶來的風險。對美國而言,從中國移出不僅降低了風險,還有助於促進國內就業。因此,
美國對於中國經濟管制對國內可能帶來的影響相對較少擔憂,可以持續推動脫鉤中國和重新調整全球重要產業供應鏈的目標。拜習會並未改變華府對區域戰略安全的重要關切第三,拜登的台灣政策是否改變?美國是否因為習近平於會中主動否認擬定2027或2035武力攻台而鬆懈對台灣的承諾?過去「中美國」的目標之一,即希望經濟發展可以帶動中國民主政治改革,讓中國成為在亞洲與美國理念相同的強權。進一步,美方期望能掌控中國對台政策。
雖然先前透過經濟扭轉敵對的戰略關係成功地使日本與德國成為美國重要戰略夥伴,但在中國這方面的實驗卻失敗了。原因在於美國助威下的中國經濟奇蹟,讓中國成功地將經濟實力轉化為具有戰略威脅意涵的硬實力。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崛起,美方越來越難以掌控其在區域的野心。北京在區域戰略上的舉動不斷觸動美國及其亞洲盟邦的戰略神經。
目前,拜習會並未改變華府對區域戰略安全的重要關切。中國仍是印太地區的強大地緣政治挑戰者。
半導體所衍生的高科技產品已成為當今關鍵的戰略物資,而台灣一直是抗衡中國的首要防線。台灣仍是印太不沉的航空母艦,為美國提供足夠的高科技戰略資源,使其能夠持續在國防工業上領先中國。只要這樣的結構未有改變,無論是拜習會、或未來兩國出現新的領導人,雙方的高峰會在關鍵議題上仍然難以有實質進展。美中雙方仍為將來可能的激烈交鋒 各自做足準備總的來說,拜習會本身並未帶來實質進展。即使在會後,拜登也表明儘管他與習近平有所進展,他仍認為習近平是一位獨裁者(dictator)。
在兩國國家利益的權衡中,美國佔有上風,過去的共生關係已逐漸傾向於中國對美國的依賴。目前,美國比中國更有能力應對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的挑戰。此外,美國在印太地區和台灣的戰略利益和結構並未有顯著改變,因此,這次在舊金山的拜習會難以立即且明顯地為美中帶來效益,更難影響目前緊密的台美關係,美中雙方仍在為將來可能的激烈交鋒,各自做足準備。
*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