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今舉行「藍綠白三黨候選人兩岸政策比一比」座談會,台灣智庫張國城(左)表示,總統參選人一定要在兩岸政策上有明確立場,不能遭到一點點質疑就改變,美中兩國都不會容許的。郭宏章攝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日前在美國《華爾街日報》(WSJ)投書,提出「四個支柱」,明確延續蔡英文總統的兩岸與對美政策,學者吳瑟致認為,賴以「動態安全」的概念,明確表達將對台海兩岸進行風險管理,賴清晰的立場,與侯友宜與柯文哲兩人仍說不清楚兩岸政策的情況,有明顯區隔。另外,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也認為,總統參選人一定要在兩岸政策上有明確的立場,不能遭到一點點質疑就改變,搖擺不定,這是中國以及美國都不會容許的。
目前總統大選三個主要政黨參選人已經就位,民眾黨的柯文哲提出拋出「重啟服貿」,侯友宜也倡議「憲法九二」、以及「義務兵役四個月」等,都引發高度討論,而賴清德也投書美國《華爾街日報》提出「四個支柱」,可以看出,隨著選戰倒數,各黨參選人的兩岸政策已成為民眾關注焦點,因此,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今天(7/7)上午舉行「藍綠白三黨候選人兩岸政策比一比」座談會,邀請台灣師大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吳建忠等人參與討論。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郭宏章攝。
台灣師大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在會中特別點出柯文哲得罪美國重要智庫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的事件,指柯不只兩岸政策立場搖擺不定,而且還造成外交上的失言,葛來儀在美國各大智庫中頗具影響力、且某種程度也會影響官方的立場來看,柯此舉嗆葛來儀「托大」,的確相當不智。
范世平分析,美國的政策有五大支柱,包括總統、國會、媒體、政府官員以及智庫,其中先前長期任職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目前任職於「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的葛來儀,長期研究美中台關係,並深入接觸台灣政治圈,葛來儀曾表對台灣幾位潛在總統參選人分析,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更傾向支持過去有交流過、較為熟悉的柯文哲。但這段話卻被柯文哲曲解成「柯文哲是最能和中美溝通的候選人」,這被葛來儀於5月27日在推特(twitter)上表示柯曲解原話,並批柯說謊成性,但引來網軍圍剿葛來儀,使得葛來儀公開要求柯不要討論她,柯卻在訪日時怒批葛來儀「以為自己多重要」,范世平認為,此舉在外交上是非常的失言狀況。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提出 「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作為兩政策的主軸,柯文哲則提出重啟服貿,甚至疑似引用中國網軍指涉「民進黨支持服貿」的訊息批評民進黨立場。對此,吳建忠批評,侯柯在政策上一直都存在「兩岸高於外交」的路線,這也是過去馬英九一貫的立場,但台灣在國際情勢上已經有許多改變,因為在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一直秉持著在兩岸政策與外交政策上,必須要持續性與可預測性,因此國際上對於「台灣認同」等於視為「捍衛民主」的關鍵,不是改變現狀的「麻煩製造者」,「台灣認同」是對於民主價值的認同,目前可以連結到歐美國家對民主價值的堅持與維護的概念。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分析藍綠白三黨總統候選人兩岸政策,批評柯文哲兩岸政策相對模糊,常常說一套、做一套,跟初一十五的月亮不一樣。郭宏章攝。
吳建忠強調,賴清德副總統在投書華爾街日報一文當中可以看出關鍵,提到了該如何改革國防來嚇阻中國的武力威脅,還有透過多元的貿易與新興產業的配套措施來強化經濟安全,也就凸顯了賴清德與國民黨以及與民眾黨「兩岸高於外交」的政治主張,截然不同的概念。
另外,侯友宜日前提出兵役又要重回到4個月,范世平批評這對於台灣安全傷害很大,因為國防部依據《兵役法》規定,義務役期回復為一年,這事實上是美方相關單位長期以來給予台灣的建議,一直希望台灣展現自我防衛的意願。因為台灣人民自己若沒有意願保衛國家,那麼美國也不太願意幫助台灣防衛。范世平也強調,侯友宜在兵役立場上24小時內就改口,而且還是由其幕僚金溥聰宣稱是侯口誤,這對於侯友宜傷害很大,而且對於前提「兩岸和平狀態」也說不清楚,也沒有明確定義,可能只有習近平說了算,包括葛來儀也不認同侯友宜的縮短兵役的說法。
對於賴清德提出的四大支柱,吳瑟致認為是目前3位主要政黨總統參選人中在兩岸與國家安全政策當中論述最明確的。吳瑟致表示,賴清德提出其兩岸政策的立場,最大的亮點是「兩岸領導力」這一部分。就兩岸關係這部分,其實賴清德所凸顯的,是一種「風險管理」的概念,作為國家領導人,應該有在兩岸政策上的工作,進行風險管理的能力。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2023.7.07舉行「藍綠白三黨候選人兩岸政策比一比」座談會,由王智盛主持,台師大東亞系教授范世平、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吳建忠出席,郭宏章攝影。
吳瑟致進一步分析,賴清德所提出的「兩岸領導力」,其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論述部分,第一個是「維持現狀」,第二個是要有一個「對等的、尊嚴的互動」。這兩個論述上的,吳瑟致認為賴清德是要從動態、安全的模式來看待兩岸關係,在兩岸路線上去鋪陳,對兩岸未來的互動關係,以學術上來看,這是一個「相安無事」的模式。
吳瑟致也表示,簡單來說,賴清德第一個想要透過台灣軍力的提升、備戰能力的提升,來讓中共知道,一旦開戰、或者以戰逼和,其侵略的成本是會提高的。也就是提高中共在開戰的成本,這同時就降低了兩岸開戰的風險,也在兩岸之間是中國對於台灣的容忍成本。吳瑟致也強調,賴清德所提出的「四大支柱」,當然需要透過台灣的社會這是總統大選的選舉過程來加以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