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黃國昌兩個太陽之爭浮上檯面? 黨內只認柯!學者:短時間無人可撼動

2024-06-16 08:10 / 作者 陳祖傑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與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恐成黨內兩個太陽。資料照片,民眾黨提供。
新國會自二月開議以來,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聲量暴增,沒有公職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聲量慘跌,上週到花蓮鐵馬行,網路直播流量不如預期,「蔥粉」頗有碾壓「柯粉」之勢,而黃國昌與柯文哲近日從電價凍漲、花東三法、下鄉宣講,都出現說法不一致的情況,民眾黨「兩個太陽」之爭似乎浮上檯面,黨內人士則強調,民眾黨只有一個太陽,「那就是柯文哲」;學者則認為,柯、黃矛盾有跡可循,黃國昌志在新北市長、柯文哲則放眼2028,但民眾黨就是柯文哲創立,短時間難撼動。

民眾黨團在黃國昌的帶領下,與國民黨合作力推國會職權修法,黃國昌也成為鎂光燈的焦點,直播同時上線人數動輒破萬,相較之下,柯文哲日前到花蓮踩腳踏車,卻只有數千人同時在線觀看。另外,根據「網路溫度計」數據顯示,在政治人物聲量排名,柯文哲跌到第8名,遠遠不及第3名的黃國昌,由於柯文哲重視聲量,面對黃國昌的步步進逼,讓外界開始關注柯、黃之間的關係。

黃國昌率民眾黨團與國民黨團在國會聯手推動國會職權修法,引發民眾反彈,更被青鳥視為首要「討伐」對象,柯文哲雖出面聲援,直喊黃國昌辛苦了。但兩人在黨內就讓外界嗅出不一樣的味道。

民眾黨四月時提案凍漲電價,才在立院藍白聯手通過凍漲決議,柯文哲卻說不反對漲電價,只要經濟部說明清楚就好。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力推的花東交通三法,黃國昌先是表示,會在遵守財政紀律下,與國民黨共提修正動議,但柯文哲卻直言環島高鐵天馬行空。國會職權修法覆議案,藍綠都啟動下鄉宣講,柯文哲才批浪費社會成本,黃國昌11日就預告黨團擬辦四場,隨後柯文哲又拋出電視辯論,兩人說法始終難同步。

對此,黨內人士表示,黨內早有共識會辦下鄉宣講,但時間點要等待黨團協商結果再決定,既然決定21日表決,時間太倉促,加上有立委提議電視辯論,而且有電視台表態有興趣,所以才決定表決前三黨辯論,表決後再下鄉開講。面對外界猜測黨內柯、黃「兩個太陽」之爭,該人士強調,只有一個太陽,就是柯文哲。

國會是戰場!總召聲量高過黨主席 民眾黨內人士:朱立倫也一樣

黨內人士澄清,柯文哲上看到藍綠出招搶宣講,就叫幕僚想一想,「如果要辦,是為什麼而辦?如果不辦,是為什麼不辦?論述要清楚。」雖然柯文哲認為宣講會浪費社會成本,但黨內也認為國會職權修法是黨內立委辛苦打下的江山,如果不跟進藍綠,到時候功勞都被國民黨收割,也撕不掉「傅隨組織」的標籤,所以在黨團會議上,柯被說服,黃國昌才會放出風聲,說民眾黨也要廟口開講。

但因時間倉促,對於組織、人力、財力都有限的民眾黨而言,短時間要辦大型活動確實有困難,加上立委吳春城拋出電視辯論的想法,甚至有網路頻道、電視台都表態有興趣轉播,所以定調覆議案表決前不下鄉宣講,等表決結束後再進行,把主題放在解釋國會職權修法的爭議。

對於外界一再以「兩個太陽」看待柯、黃,黨內人士說,太陽只有柯文哲,雖然黃國昌聲浪上壓過柯,但現在國會三黨不過半,總召曝光度比黨主席高也不只出現在民眾黨,「你看朱立倫聲量有比傅崐高嗎?沒有嘛!」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指出,黃國昌個性就是「凡事都要聽我的」,加之揭弊的形象經營得不錯,面對民眾黨8名立委,只有黃國昌有立委經驗,其他人也只好馬首是瞻。但在政壇上的經驗,柯文哲曾任8年台北市長,又經歷過總統大選,比只有4年立委經驗的黃國昌豐富。但黃國昌的法學背景和立院實戰經驗正是柯文哲所不及的。

蔡榮祥認為,柯文哲不太懂立法院運作,或者法案裡蘊藏的意涵,以柯的個性,就是交給黃國昌主導,但結果就是,黃帶頭一直往前衝,民調下滑、被立法院外示威者痛罵等後座力,卻是由民眾黨、柯文哲扛下來。

學者:柯文哲有369萬票做底氣 2025黨主席仍是他

蔡榮祥指出,柯、黃確實有矛盾,但根源在於黃國昌把2年後選新北市長看得比民眾黨未來還重要,所以在立法院,不惜跟過去自己痛批過的國民黨、傅崐萁合作,心心念念的就是再上一層樓、登上新北市長大位。柯文哲則要看大局,2026的選戰民眾黨不只是一個新北市,更還有4年後的總統與立委大選。

蔡榮祥表示,黃國昌雖然聲勢浩大,跟聲量下滑的柯文哲形成落差,但柯畢竟是創黨領袖,在總統大選也斬獲369萬票,這些因素都是柯的底氣,而民眾黨8個立委都是不分區,也都是被柯文哲提拔上來,黃珊珊更是台北市副市長,這些人都會挺住柯,柯文哲2025繼續擔任黨主席應無問題,而黨主席掌握未來選舉提名權,在黨內仍具絕對份量。

不過,蔡榮祥提醒,民眾黨的未來仍然是如履薄冰,因為小黨體質本來就很脆弱,陸戰組織完全比不上藍綠,只能靠政治明星打空戰撐住局面。而綠白交惡的局面,可能要等到2026年新一批不分區立委上任後,才會有緩和的跡象。
陳祖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