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印升溫】「印度一直把中國當敵人」 前公使:莫迪要不靠美國一較高下

    2024-06-15 07:10 / 作者 李佳穎
    印度總理莫迪贏得大選。路透社
    台灣與印度互動熱絡,總統賴清德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網路社群互相祝賀彼此於今(2024)年大選中勝出,台印關係升溫當然也讓中國不滿。前駐印度政務公使陳牧民分析,曾引發戰爭,近年仍持續有駐軍衝突的中印邊境緊張關係是無解,但印度和台灣不同,有不結盟運動傳統的印度,對與中國可能軍事衝突的想法,是要單靠自己就要打敗中國,和台灣普遍自己只要守幾天,心態上還是要等待美國救援是完全不同,美中對抗框架下,印度自許是大國,近年雖與美國開始有良好關係,但仍保持自主性。

    「印度一直把中國當作敵人!」陳牧民分析,印度與中國兩國長期存在邊界糾紛,經濟發展軌跡類似,但自19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迅速崛起,遠遠甩開了印度,「這讓印度既羨慕又嫉妒」,因此印度的發展策略以超越中國為目標。

    陳牧民表示,印度為了反制中國,提出了「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概念,並試圖在第三世界國家中爭取領導地位,印度的目標是成為全球南方的領袖,例如印度在全球二十大工業國會議中,特地邀請南非、肯亞等非洲國家領袖參加,試圖在國際舞台扮演重要角色,與中國一較高下。

    陳牧民也說,中國駐印大使館雖然位在德里的所謂第一使館區,但就他觀察,中國駐印大使館鮮少和印度社會,甚至其他外交人員積極互動,印度只要有媒體報導台灣,大使館立即發出措詞強硬的抗議聲明,但印度媒體也不會理會,只會覺得厭煩,事實上,印度媒體工作者跟他分析,中國外交官也無奈,因為這些動作,是他們必須奉行的SOP。

    陳牧民指出,台灣面對中國軍事威脅時,經常寄望於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支持,然而印度則更傾向於自力更生,不會把美國當作可以依賴的盟友,若有朝一日爆發衝突,將依靠自身力量面對,也因此持續與美國維持等距關係。

    不過,陳牧民也說,中國在南亞的重要戰略盟友,被中國社會還戲稱「巴鐵」,和印度關係緊張,視印度為最大假想敵的巴基斯坦,印度是根本看不起,印度對巴國態度,可以「就是要踩在腳下」來形容。

    印度加入與美國、日本、澳洲共同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陳牧民認為這雖然是在美中對峙的框架形成,顯示印度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可是仍不完全依賴美國,這仍保持一定自主性,尤其如俄烏戰爭中,印度的態度可顯現。

    陳牧民分析,印度盼望作為發展中國家與已發展國家的橋樑,在部分對於中國「一帶一路」計劃反感之際,創辦了「國際太陽能聯盟(International Solar Alliance)」,邀請許多國家加入,希望可以轉移技術,共同推動發展。

    不過,陳牧民也談到,印度跟日本,相對關係是友善,印度和日本關係,甚至可回溯到二戰,日本戰敗東京審判,印度法官是唯一對日本受審者無罪意見者,另一方面,日本有許多企業在印度投資,因此印度也與日本維持良好互動。陳牧民認為,將在未來10年至20年內有更多積極作為,台灣應加強關注,印度仍期待在美中之間保持自主性,台印合作可觀望印度在全球南方的角色,探詢可能的合作領域與機會。
    李佳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