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深度報導】大考數學難度分級、減少國英2大考科 為何考生壓力反而更大?

    2023-05-09 08:09 / 作者 吳尚軒
    數學分難度,同時減少考試科目,種種措施看似立意良善又理想,為何最後卻讓現場師生抱怨連連?示意圖。大考中心提供
    「這3年的社會組學生真的很可憐。」談到近年來大學考試制度變革的影響,政大附中數學教師陳穎希直嘆,過去從來沒人想到,有一天想考商管科系的學生,居然要唸設計給理工科系使用的數學。

    台灣的高中升大學考試,兩大主要管道分別為「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學測)和「分科測驗」,前者每年於1月底或2月初登場,共有國文、英文、數學、社會和自然5個考科;7月進行的分科測驗,前身是「指定科目考試」(簡稱:指考),過去總共有國文、英文、數學甲、數學乙、歷史、地理、公民、化學、物理和生物10個科目。

    隨著時代變遷,在大破大立的108課綱上路3年後,做為配套的111考招新制也緊接著在去年(2022)登場,考試科目也跟著改動。學測數學一分為二,分流為高數學需求的數學A,以及數學需求較低的數學B;而分科測驗一口氣取消了國文、英文考試,直接沿用學測成績,此外也取消過去設計給社會組科系使用的數學乙,背後目標,是希望能夠減輕學生考試時的負擔。

    國英數三大主科近年大學入學考試情形。太報製表

    在時程上,也將過去學測個人申請階段的書面審查、面試,全面從3-4月往後延到5-6月,理由是過去學生準備申請時,往往會干預到高三下學期的學習,希望透過延後時程,讓學生有更完整的學習。

    減輕負擔、完整學習都是美好的理想,但這一切落地時,顯然沒有想像中順利。

    頂大商院「沒得選」採計數A、數甲 社會組硬著頭皮拼理工數學

    隨著學測數AB分流,高中數學的分流也往前提早,過去學生要到高三才需選擇修讀數甲或數乙,如今升上二年級時,便需選擇修數A或數B。儘管原來的預設,理工生醫科系才須使用數學A,然而制度首度實施的111年度大學招生裡,台灣大學、政治大學等頂尖大學的商管科系竟採計數A,甚至分科階段採計數學甲,也因此讓有志攻頂的學生陷入亂流。

    桃園市平鎮高中社會組共有7個班級,數學教師李愛蓮說明,其中就有大概2班的學生選擇數A,這些人一部份是明確想拼頂大商管系,另一部份其實是志向還不確定,「他也不知道想唸什麼,乾脆先唸起來,避免到時候自己沒學過。」

    新竹女中高二共有18個班級,扣掉美術班後,總共有16個班級唸數A,只有一個班級唸數B。數學教師楊伯軒無奈指出,「她們很多是勉強自己來唸的。」

    楊伯軒指出,有些學生可能其實想唸人文、社會科系,但在家長的要求下備考理工生醫,也一路必須唸數A、數甲,「是勉強唸超出自己等級的數學」,對此學校也開設銜接、補強課程,但是以去年來說,40個學生裡,大概有半數會在中途放棄。

    許多學生志向仍不確定,考數A或數B成問題。示意圖。取自Pixabay


    政大附中目前高二社會組學生約有70人左右,其中僅有10餘位選擇數B。該校數學教師陳穎希認為,數A、B的分流立意良好,但實際結果卻有所落差,儘管自己不斷力勸學生,如果確認未來想唸的科目不採計數學A,直接選唸數B就好,然而實際上,學生高一結束、升上高二時就要確認大學志向非常困難,因此多半傾向選擇數學A,認為這樣之後轉唸數B也沒問題,但數A的難度比過去的高二數學更難,也讓許多學生感到痛苦,「這個政策對清楚志向的學生很有幫助,但這畢竟只是少數。」

    對於分科測驗,陳穎希則說,頂大商學院分科測驗時的錄取管道分為兩種,一種是採計數學甲,一種是沿用數學A的成績,加上分科測驗的社會科成績,然而其實會需要考分科,多半代表學生學測成績不理想,結果就是社會組這些學生,要嘛要考數甲跟自然組競爭,要嘛就是只能用已經考差的數A來填志願。

    有志攻頂的學生備受煎熬,另一部分也不是沒人受益。數學教師銘揚(化名)任教的學校,是所謂的社區高中,他說目前設計對學生反倒輕鬆,他們的志願科系,就算是商管也只採計數B,因此大家可以更沒壓力地分流,而大多學生都會透過繁星、學測個申上大學,因此也不太會受到分科測驗的影響。

    鑑於數學考科衝擊影響深遠,在去年大考結束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便決定,從114學年度起恢復數學乙的考試,近期也陸續公告適用科系;根據統計,113年度時有17個財經科系選用數甲,114學年僅剩下6個科系,如台大會計系B組、經濟系B組,以及政大國貿、金融系都改採用數乙。對此陳穎希大表贊同,但也感嘆,「111到113學年間的社會組學生真的很無奈。」

    內壢高中數學教師廖經益嘆說,當初數A、數甲的定位是較偏學術性,較多抽象推理的深度概念,數B跟數乙則是重視基本運算,較偏向生活應用,然而大學端似乎不夠理解差異,因此有部分學校採用數A,然而這樣的結果,是文組學生硬著頭皮唸數A,可能到一半就放棄,然而大學又因此收不到數B班裡數學好的學生。

    從根本來說,廖經益認為,高中應該規劃更完善的探索課程,夠過輔導室、課程諮詢諮教師讓學生更清楚志向,「讓他們不要AB甲乙一直亂跑」,另外大學端在招生時也要更理解AB甲乙的差異,兩兩配合,才能真正尋找到合適的學校與學生。

    不考試之後,學習變成浪費時間嗎?示意圖。取自Pexels


    不考試後國英課程反被嫌「浪費時間」 語言教育更該重整?

    數學的分流暫時告歇,另一頭,國英2科的爭論依然持續延燒。分科測驗取消國、英至今,許多學生倍感壓力,因為在過往觀念裡,學生認為自己有學測跟指考兩次機會,但在只剩下學測成績後,社群網路上,不時可見「一試定生死」的批評,恢復加考的呼聲依然不曾停歇,不過考量新課綱上路後,各校高三國英課程差異甚大,至今就連大學招聯會內部,對此都未有進一步共識。

    在南部明星高中擔任英文教師的小涵(化名)則直言,如此設計導致高三下學期時,師生壓力都很大,就算接下來不考試了,老師們還是希望設計口說、聽力課程讓學生繼續練英文,「但學生會覺得,為什麼你還要浪費我時間?他想準備學習歷程,或唸其他分科要考的科目。」

    小涵無奈指出,整個政策制度的設計,是希望減低學生壓力,也讓大家可以完整高三學習,「但它沒考量到心理因素」,而這不能怪學生,「他一天時間就是有限,最後就會變得很功利,制度引導出這樣的態度。」

    在新竹地區擔任高中英文教師的阿文(化名)則說,考試很大程度會影響教學,當然因為不考試,現在學生的學習情況會變得更鬆散,作業愛交不交,但其實過去指考有考英文時,學生到高三的狀況也都差不多。

    不過,他也指出,如今學生的狀況和過去不大相同,由於網路資訊的進步,他們口說、簡報、報告的能力都比過去還強,「這種能力不是考試能看見的」,當然從考試角度來說,希望考不好的學生能再有一次機會,但其實高三英文不管學什麼,都夠也都不夠,「基礎能力都夠了,但專業怎樣也不夠」,這半年讓他們繼續考試也沒意義,反倒應該改成目標導向,讓他們提早唸各個專業領域,比方說機械、觀光的英文。

    教師指出,學生壓力不是調整考科、時程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示意圖。資料照片


    有競爭就有壓力 教師無奈嘆:減少考科不是解方

    於高雄中學任教的陳殷宜則直言,解決壓力的解方,絕對不是減少考科,因為只要需要分出高下就會有壓力,問題在家長跟學生因為產業發展而傾向選擇如電資等特定科系,大家競爭有限名額下才產生壓力,這其實不是調整考科、時程可以解決的問題,「鐵人三項就算少比一項,還是要分出高下」,大家只好把精力更集中到另外兩項,更難以減輕競爭。

    現實永遠比理想骨感,畢竟考試始終引導教學,立意良善的政策在現實的摩擦下,落地時往往跌跌撞撞,減輕壓力、完整學習的理念若要真的實踐,從最根本來說,或許更該回頭去問:所謂壓力何來?需要學習的到底又是什麼?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