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鄭問是「亞洲至寶」 長子鄭植羽:對我是壓力 更是能量

    2022-04-29 11:59 / 作者 林佳鋒

    從那天起,我才從一個工匠朝著藝術家的理想前進。



    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畫,幾乎是每天相處24小時。爸爸對創作相當嚴謹,稍有一點不合標準,就要塗塗改改、精雕細琢每個細節,直到畫好為止,每天坐在畫桌前超過8小時。




    圖片
    鄭問過世5年了,兒子鄭植羽正朝著自己的路邁進。(圖片來源/鄭植羽提供)




    爸爸對自己嚴格,也用嚴格的標準要求我,作品輪廓抓不好、沒畫好,他就會念我,作品中的每個細節都希望做到完美,除了教導,還會畫給我看,對我的要求比對助手還嚴格。



    但是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打算走繪畫這條路。




    圖片
    左圖為鄭問與年幼的鄭植羽合照,右圖是鄭植羽臨摹的作品。(圖片來源/鄭植羽提供)




    我大學念的是日文,畢業後本來想去日本攻讀藝術學校,但是光靠日文要討生活是不夠的,如果還要增加另一項專業,那就是畫畫了。



    爸爸一開始並不贊成,畢竟這條路很辛苦。但他還是被我說服了,而且似乎還有點開心,聽媽媽說,爸爸覺得「能和兒子一起畫圖很高興」。



    父親在世時,我雖然每天都過著戰戰兢兢的生活,但就只是單向接受他的教導,難得停下來「思考」;父親走了之後,我開始反思,對創作才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




    圖片
    鄭植羽目前是鄭問工作室負責人,透過展覽與活動推廣鄭問的作品。(圖片來源/鄭植羽提供)




    面對創作,不應該只是「複製」和「操作」,儘管能夠複製鄭問老師的作品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應該更進一步思考,如何富含創意地使作品更靈巧、更出色、更有意義。那時我才明白,啊!這就是「工匠」和「藝術家」的差別吧。




    圖片
    鄭問作品《東周英雄傳》秦始皇小時候的畫面,就是參考年幼的鄭植羽照片所畫。(圖片來源/翻攝鄭問工作室臉書)




    當然,父親離世,在現實面的影響更是明顯。接不到案子的時候,或者是業主有突發狀況的時候,經濟重擔壓在肩膀上,那感覺更是五味雜陳。但這也許不是壞事。原本因為藝術創作少與人接觸,我的個性比較內向且不擅長溝通,但這幾年出席活動、展覽的經驗,我不得不讓自己變得更靈活、更會待人接物。因為爸爸從小就告訴我要「像個男人」,事情來了,就要去面對。



    但我依然喜歡畫畫,能夠徜徉在自己創造的世界中,勾勒角色的故事,是一件快樂的事。



    這幾年我從經營自己的作品和平台開始,嘗試走出自己的路,但不可諱言,父親「亞洲至寶」的盛名也是壓力。不過,被拿來跟父親比較也好,外界的「指教」也罷,我都當作是一種能量,讓我改善、修正自己不足的地方。




    圖片
    鄭植羽為布袋戲電影所繪製的作品。(圖片來源/鄭植羽提供)




    在藝術創作這條路上,我的作品風格受到父親影響很大,儘管如此,我還是希望依照環境微調並且找出自己的路,未來我會精進創作,也想要完成爸爸沒有走完的路,介紹給大家台灣還有那麼富有美麗獨創性的存在。




    林佳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