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進這間咖啡店,是四年前的一個午後。
店長是花蓮壽豐人,綁著一個俐落的馬尾,在吧臺後面專注地沖咖啡。原本只是想找個空間工作,因此走到吧台詢問,「這裡有沒有wifi?」店長笑笑的跟我說,「沒有耶。」對於當時習慣帶筆電到咖啡廳工作的我來說,是一個奇妙的衝擊,也有點不好意思
原來,在鄉村的咖啡店,其實可以就只是來喝咖啡,好好品嚐這一杯店長的手沖滋味。
位於花蓮壽豐鄉的進來吧咖啡館,沒有花俏繁複裝潢,只有歡迎朋友做客的氛圍。
「返鄉青年?其實那時候沒有想太多,就只是覺得時間到了,就該回家了。」
2015年,店長決定結束在台北的辦公室工作,回到花蓮這塊她曾經熟悉的土地。不過,她並沒有抱持太浪漫的想法,只是很單純的想回家和家人一起生活。位於壽豐車站旁的咖啡店--進來吧,兩側是店長的家人經營四十年的的雜貨店,以及在地人很常光顧的日式料理店。
她決定和家人商量,在這裡開一間手沖咖啡店,店長沒有顧慮太多,只是回到自己家,她發覺自己想做的是延續在台北喜歡的生活方式--去咖啡店享受一杯單純的咖啡。因此,她開始重新學習怎麼沖煮、自己研究製作甜點,花了一年多才把店給打理好,正式開張。
「進來吧咖啡」歷時一年準備,店長端出讓人舒適放鬆的空間,要客人品咖啡體驗慢生活。
「一開始最大的挑戰就是面對客人啊!」自己一個人經營咖啡店,從什麼都不會,遇到客人的指教或突發狀況,都要自己概括承受。
店長用兩年多的時間揣摩與探索,慢慢消化當初不理解客人的行為,走到了第四年,終於可以用比較平靜的心情來面對客人,也發現,客人漸漸能接受這個店原本的樣子,進來這裡可以很自在,不會再用都市的眼光來質問她,這是讓她感受到比較大的轉變。原來,店長是用時間沖煮獨自開店的酸苦,換來一杯杯只有過來人才懂的甘醇美味。
手寫菜單,品項不多,裡面都是店長用心的成果。
有一次,在等火車的一段小空擋,晃進去咖啡店,剛好那時候沒有客人,小小的空間擺放著兩張桌子,而我特意選擇吧台的位置,想要跟店長聊天。沒想到,她急忙的跟我說,「長椅我來搬,這很重!」仔細一看,這張長椅居然是用木樑改製而成的,放在吧台前毫無違和感,只是真的好重。其他擺設也是用既有的舊料來改造店裡所需要的層架與擺設,呈現出手作溫馨的風格,彷彿走進店長家,帶來一股親切感。
店裡氛圍與佈置如同店長的個性一樣,單純直率,希望能迎接想要一杯好咖啡與甜點的客人,在這個地方認真品嚐食物。她認為,開咖啡店並不是夢想,而是一種選擇,就像任何一份工作一樣,每個人都是需要踏出第一步才會知道結果會怎麼樣,遇到問題不要退縮,想辦法就對了。店長對於餐點品質的堅持,來自於自己也很喜歡吃實惠、簡單的東西,因此,她的甜點都是源於自己的喜好來挑選食材,主要找有品牌識別度,以及在地有機的食物。
她的招牌焦糖布丁蛋糕,焦糖的苦味和下面的蛋糕甜味搭配的剛剛好,一如店長把小小的空間經營的就像它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我很好奇這份工作的背後,那些我們這些來享受的客人,看不到的努力到底有哪些?店長才解釋到,這間店不像外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好像只要在店裡泡咖啡而已。除了營業時間服務客人之外,開店前後整理環境、煮水、備料與做蛋糕,這些日常工作讓店長每天只能睡5、6個小時,遇到連續假期時,客人量變多,她會花更多時間在工作。店裡公休的時候,就是她採買食材的日子。
原來,開店就像生小孩一樣辛苦,不過,能看著這間店慢慢長出自己的樣子,就像母親一樣,即使平日瑣碎辛苦,但捨不得輕易放掉這個家人支持她的生活所在。
一個人忙碌也很有滋味。
店長在讀大學時離開家鄉,經過多年後回家,需要「重新」適應與家人一起的生活。她發現,這裡的在地人變少了,以前壽豐市區非常熱鬧,食衣住行育樂都能在一條街上得到滿足,路上許多阿嬤在農閒之餘會來賣自己的菜,席地而坐一排排。現在雖然有特色冰店進駐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她形容這是「虛胖的熱鬧」,跟過往她經驗過的不太一樣。店長覺得,這是必然的轉變,花蓮是一個適合生活的地方,要山有山,要水有水,食物的種類很多元,只要物慾降低一點,其實是一個很好生活的地方。
店長說,她不知道專訪文章裡要被稱呼什麼名字,不過,願意走進來的客人,只要給她一個微笑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