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設計大學即將退場,對於在校學生的安排卻未有明確規畫,讓學生感到十分茫然。翻攝東方設計大學官網
全國7所私立大專院校、總計數千位學生,在這個學期結束時,恐怕必須面對被迫轉學的考驗。隨著少子化衝擊持續,私校屢屢面臨倒閉危機,儘管「私校退場條例」通過以後,如何安置學生已經擬定一套標準,然而理想的程序面對兵荒馬亂的現實,總是未必能如此順利……幾個禮拜前,身為副班代的李茗蓁被學校通知參加說明會,要談停止招生的事情,她就讀的東方設計大學將在這學期結束後全面停止招生,1年後停止辦學,此時她才剛讀了一個半學期。
會議上的狀況更讓她傻眼。李茗蓁回顧,校方人員最初只有談到畢業生如何畢業,隻字不提對在校生的處置,後來經過追問,「 結果他們才說『應該可以』原校畢業」,到現在她都還不知道到底能怎麼辦。
東方科大學生對於學校突然停辦滿是無奈,直言「被拐騙了」。示意圖。取自Pexels
「我們很多消息只能聽老師聽說的,或看新聞才知道!」同樣在東方讀進修部的凃瑋聯也同樣錯愕,再1年就可以畢業的他只覺得,這段時間消息瞬息萬變,原來有人說他可以原校畢業,後來又傳出風聲可能也要轉學,平日白天要上班的他,只有晚間、週末才能上課,當初正是因此選上東方,學校突然喊停讓人滿是無奈,「當初招生都保證說沒問題,現在有點被拐騙的感覺,我也很難安排接下來的事。」
東方設計大學位在高雄湖內區,往北越過二仁溪就踏入台南,20年前還是東方技術學院時期,學生人數共有超過7000人,然而隨著少子化效應步步發威,5年前僅剩下3000多人,後來更發生減薪爭議,而遭教育部官派校長接管,創下國內首例。
然而官方介入沒有讓東方起死回生,去年(2022)9月完成註冊後,全校只剩下950位學生。
教育部在今年(2023)3月,以「師資質量不足」為由將東方列入專案輔導名單,假若2年內沒有改善就要停止招生。然而半年都還沒過去,本來還稱會「努力到最後一刻」的東方董事會,就在5月20日宣布本學期結束後停止招生,1年後全面停辦;校長蔡匡忠表示,是因為學校評估可用資金只能支應到6、7月,「與其硬撐,更應該設下停損點。」
陡然喊停讓學生措手不及,最擔心的莫過於下一步要去哪?而這個憂慮,並不只是發生在東方這950位學生身上。
退場條例劃安置SOP 落地執行卻顛簸不斷隨著少子化效應逐漸發威,我國各級學校近年陸續遭逢招生危機,尤其在「先公立、後私立」的風氣下,私立大專校院格外受到衝擊,從2014年到2022年之間,就有10間大專遭遇倒閉風暴。
為此,立法院在去年4月三讀通過《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簡稱:《退場條例》),明確規範高中職、大專校院退場時的SOP,除了警示已經亮紅燈的學校外,更重要是希望保障因學校關閉時而受到衝擊的教職員、學生。
根據《退場條例》規定,教育部須召開私校退場審議會,就私校的財務、教學等層面評估後,列出「專案輔導」名單,假若學校未能在2年內改善,就必須停止招生,並在停招1年後停辦;而《退場條例》上路前就已遭列管的學校,改善期限則較短。
如今共有7所大專名列專輔名單。明道大學、高苑科技大學、環球科技大學、大同技術學院、中州科技大學的改善死線是5月31日,而中州已經自行申請本學期結束後停辦;另外2校也同樣提早喊停,原來能改善到明年(2024)5月的台灣首府大學,以及原來能等到後年(2025)的東方,都自行申請在學期結束時退場。
這7校目前學生相加共有超過7000人,儘管《退場條例》明訂,學校關門時還有學籍的學生,教育部需協助轉學,並提供助學金、協助交通等措施,但一間龐大的學校倒閉時,只能用兵荒馬亂形容,實際運作並未如法條規定的那般理想。
想走走不了 弱勢學生被困頹危校園從東方設計大學出發往北40公里,位於台南麻豆區的台灣首府大學,去年便搶在被列入專輔名單前自行宣布停招,並將學生轉到遠東科技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等校,如今,校方申請在學期結束後直接停辦,並擬定於6月第二度舉行學生安置說明會。
然而看在學生陳建良眼裡,校園裡這些「第一批安置潮」沒有離開,還留下來的學生,即便現在要走人也不容易。
台灣首府大學有約百名學生需要安置,想辦理「校外專班」卻遇到重重困難。翻攝台灣首府大學官網
陳建良指出,當初不接受安置的學生,大多是因為本身有工作需要,因此時間上只能讀夜間部,另外也有一些是身障生,還有人是住在南化、山上區,光搭車到麻豆就路途遙遠,台首大對大家來說,是少數在時間或地點能配合的學校,轉學對這些人可說是困難重重。
此外,他說,儘管教育部當初擔保就學銜接不會有問題,但第一批轉學的學生其實有不少人遇上學分不被承認,因此需要重修課程甚至降級的情況,看在大家眼裡,對於轉學更是憂心忡忡,「好像被人當成不要的學生。」
事實上,從過去經驗判斷,2014年位於屏東的永達技術學院停辦後,教育部協助498位學生進行安置,但這些學生後來卻有將近3成休退學,而2018年退場的高美醫護專科學校裡,345位安置學生竟有高達半數休退學,退場安置學生的適應問題,顯然格外需要協助。
但不轉學會比較好嗎?陳建良也無奈指出,過去這一年來,課程的品質越來越下滑,甚至有老師直接對學生說,「反正學校都要沒了,課有上就好」,結果兩週才上一次課,也不管期中、期末,畢竟學校都要關門,也不用管教學評鑑,願意認真維持品質的人自然越來越少。
教育部開校外專班彈性 接手學校卻意興闌珊轉學有難處,但不轉學,自顧不暇的學校還能顧得好學生嗎?其實這個矛盾,在過去數年來的大專退場裡也被反覆爭辯,最終教育部透過行政命令找到彈性,「專輔學校停辦後學生安置辦法」規定學生轉到新學校後,除了隨班附讀、另開校內專班外,還有所謂的「校外專班」管道,可以讓學生學籍轉移後,申請以專班模式在原學校附近繼續上課。
這項打開彈性的做法最初提出時,其實受到不少教育團體讚許,不過實際上路時依然困難重重。陳建良便指出,當初教育部也說能在麻豆或附近的高中職借教室上課,但後來台首大校方卻用「沒辦法」、「找不到學校配合」等理由搪塞,校外專班也因此不了了之。
記者就此詢問台首大,主任秘書謝弘哲則解釋,去年已經安置過102位學生,今年扣掉學期結束後的畢業生,還有總共121位學生需要安置,確實有徵詢過接手的學校是否能開校外專班,「但他們覺得距離沒那麼遠」,另一個問題則是校園安全,借場地夜間上課是由安置學校處理,但對方不願意再派人來維持校安,「甚至可能因此不願意承接 。」
長年關注退場議題的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指出,歷來私校退場的各項事宜中,學生安置往往容易招致批評,因為對學生的協助實際上還是不夠,雖然如今法規已經規定給予助學金、交通、住宿等協助措施,但實務上許多環節還是無法得到明確保障。
還有資源時先規劃 工會籲教育部提前時程華夏科大預計在2026年停辦,相關校地、師資、學生安排近來都在陸續處理中。翻攝華夏科大官網
林柏儀談到,近來另一起案例,是華夏科大宣布將在2026年停辦,並將校地捐贈給台科大,學生則是全部原校畢業、領取原校畢業證書,這個案例完全展現在學校還有餘力時,即早規劃才是上策,他認為既然如今面對退場的學校更多,就更該要有好的措施,呼籲教育部思索能更及早規劃的策略。
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戴伯芬則指出,學校被列為專輔後的受教權保障,是過去很少討論的部分,很多學校在這過程裡會合併系所,加上學生減少,無法達到最低15人的開課門檻時,許多課程比如跨年級選修會難以開出,呼籲教育部也要更重視教學品質的維持。
安置學生教育部不是新手,過去數年跌跌撞撞下也累積不少經驗,然而過往情況,大多是一次1間、2間學校退場,每次安置300、400人的規模,但隨著少子化加遽及《退場條例》批次處理的特性,未來大量的學生同時需要安置的情況,恐怕只會越來越多,如何在艱難的現實中思索出更細緻的執行方案,也將是身為主管機關最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