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轉型2-2】不讓學生選手再被操壞 他們從海外取經證明訓練可以有效率

2024-08-12 08:10
金華國中籃球隊教練吳正杰將從美國學到的訓練方式帶回,期望打破長時間訓練的迷思。廖瑞祥攝。
2024年的巴黎奧運落幕,熬夜追賽事的激情落幕後,除了頂尖選手的成績外,台灣體育發展的根基也值得關注,學校體育班、球隊的訓練方式應如何改革?部分第一線教練、從業人員無不強調,關鍵在於教練的資格認證、培訓方式都要做出改革,而不僅僅是口頭呼籲,他們也親身在各自的場域實踐,期待改變能在未來陸續發生。

「輪轉!」「球到人到!」「轉兩次之後你會回到原位,要有這個認知!」籃球場上,五五一組的少年球員們賣力奔馳,攻守勢頭來回交鋒,球鞋跟地板摩擦的嘎吱聲之間,教練吳正杰的宏亮聲響穿透而來,口中最常強調的兩個字眼是觀念與認知。

台北市金華國中籃球隊,在國中籃球甲組聯賽裡是赫赫有名的強權,近3年來連拿2冠1亞的佳績;有些人會以為,如此成績大概要靠狂操猛練,但事實上金華的訓練一週最多17小時,六日不練球,且學生平均成績需達到70分才能上場,各方都能兼顧的關鍵,在於吳正杰每天親自修改的訓練菜單。

金華國中籃球隊是JHBL奪冠常勝隊伍。廖瑞祥攝。


「16點36分,傳球進攻10分鐘」、「16點46分,4顆球跳投4分鐘」、「16點50分,喝水2分鐘」攤開訓練表,裡頭的內容以分鐘為單位細細切分,且這份「密笈」並不藏私,吳正杰受邀擔任教練培訓的講師時,開頭就把課表分享給所有學員,甚至還把金華球員一起帶上,實際示範如何操演;授課內容第一堂課講教練哲學,最後強調當教練要「檢討、反省、再出發」,不斷重新思考怎樣的訓練有效。

親身證明訓練可以有效率 吳正杰帶學生用觀念練好球

接掌金華國中籃球隊兵符迄今已有12年,吳正杰坦言,過去自己也是使用傳統方式訓練,然而2016年時他去了美國NCAA(國家大學體育協會,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學校交流,發現雖然訓練內容沒太大差異,然而卻是以分鐘、時間為間隔規劃訓練,和過去台灣用趟數的計算方式大不相同,種種概念更和過去體育系學到的理論吻合,於是讓他決定致力結合理論與實務,將NCAA的訓練方式引入台灣。

金華國中的教練群除了操練球技外,還有專門的體能教練安排體能課程,也有運動防護員協助處理訓練受傷狀況,而吳正杰每天會親自修改專項訓練課表,並在中午發放給學生,讓他們先理解、思考當天要訓練的內容,才能增加訓練功效。

吳正杰強調,所有的訓練都要先實際理解觀念才會有成效。廖瑞祥攝。


增加效率的另一個重點是,避免過度訓練操壞身體。吳正杰舉例,現役職籃球員江均就是金華校友,他在國中時因為身高不足,沒參加過JHBL聯賽,但高中長高以後便在HBL大放異彩,如果小時候練到受傷或影響發育,反而會錯失往後機會,因此金華不強調做多少訓練,只強調練好基本動作、觀念,「我不要你現在幫金華拿成績,卻破壞了身體。」

「我們一直用行動來證明,有效率的訓練是辦得到的。」吳正杰談到,如此不僅球員更有時間兼顧課業,教練自己也能夠陪伴家庭、照顧生活,但他同時感嘆,如此方式目前在台灣仍是少數,甚至即使去過美國交流的教練,回來仍可能繼續採取長時間、不斷操練的舊方式,如今他也只能盡量分享、當講師傳授知識給年輕教練,「但上了課後會不會改,還是看個人。」

「允文允武」國外案例多 台灣選手卻常被操壞又不唸書

台灣運動產業協會理事長徐正賢指出,像金華這樣的案例,正代表學生運動員可以兼顧課業,而這在NCAA更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美國的NCAA負責管理美國1281個大專院校、聯盟,以及舉辦相關賽事,對於學生運動員訂有賽季期間每週最多20小時、每天最多4小時的訓練時數限制,而對像看影片、場勘等行為是否列入時數也有規範,違反規定的學校或教練可能遭到罰款、取消參賽資格。本屆奧運美國共有592名選手參賽,其中來自於NCAA系統的選手就超過400位。

美國奧運代表隊本屆共592名選手,其中超過400人來自NCAA系統。資料照,美聯社。


徐正賢說明,事實上台灣的高爾夫球選手潘政琮、俞俊安也是來自NCAA體系,這說明只要時間分配得宜,當學生跟當運動員並不牴觸,然而台灣如今還有不少中小學隊伍,暑訓一天就練超過8小時,但這時期的學生需要充足營養和休息,過度訓練反而有礙發育。

回過頭來看,台灣的運動員培訓以體育班為主幹,學生透過體育競賽成績,或獨立的入學測驗篩選,並有特殊的課程、輔導設計,以2022年數據來說,全台國小、國中、高中就有3.6萬人就讀體育班。

體育班概況


徐正賢表示,這些人未來只有300人可以參加亞運、60人可以參加奧運,比例非常低;但實務上體育班超時、過度訓練的案例比比皆是,常有學生因此受傷而放棄,但同時也因過長的訓練時間荒廢課業,「晨訓完上課常常都睡成一片」,最後體育、學業兩頭空。

事實上,如此情形過往就曾引起關注,體育署為此在2021年起修訂「高中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限制國中、國小體育班每日訓練最多僅能3小時。

體育署目前規定,國中小體育班每天訓練至多為3小時。圖為示意圖。廖瑞祥攝。


然而,記者詢問體育署,法規上路迄今落實情況,以及違規如何處置?體育署僅回覆,此規定列為體育班評鑑指標,是由各縣市政府主管機關督導所轄學校,並確實輔導追蹤改善。

沒有新知只能用舊方法 教練培訓途徑亟需改革

過度的訓練操壞選手,有些甚至造成學生身心受創,也在近年屢屢曾為新聞焦點,而怎麼練、練多久都是由教練決定,也因此教練的資格審核、訓練方式轉型,也成為體育改革的一項重點。

前足協秘書長方靖仁從自身經驗說明,不能過度訓練、不能體罰,這些話講了教練都會聽,但他沒有其他選項,「就像叫他不能吃飯,那就要給他選吃蛋或沙拉」,要讓教練有其他的訓練方式,更要給他實際成功例子,才有機會說服他們改變,比如要說日本的社團、西班牙的俱樂部就是每天只練2小時。

中華足協今年7月首度自辦AFC A級教練研習,期望訓練方式跟國際接軌。取自足協FB粉專。


接受訪問的這段時間,方靖仁正在接受亞洲足球聯盟(亞足聯,AFC)的A級教練培訓課程;足協前2年與AFC接軌並通過公約、接受觀察員評量,如今已經可以自辦培訓,讓學員同時考取國內跟亞足聯教練證,希望藉此讓新一代教練接軌國際。

怎麼管大牌球星也要學 接軌國際的教練得要會這些功夫

這個差異有多大?光從時數就不同。方靖仁舉例,體育署規定取得C級教練證,要聽總計24小時的課程,但亞足聯的C級教練課程就要8至14天,而像A級課程分成3次,每次9天,總共27天的課程只要缺席任何一堂就會喪失資格。

方靖仁說明,這套課程裡包含理論與場地教學,尤其重視訓練設計與執行,教練要設計整年甚至2年度計畫,內容需顧及選手生理與心理,尤其如果是青少年隊伍,也要因應青少年心理來調整教學,比方說青少年常有叛逆、否認的行為,也會希望尋求同儕支持等。

在選手訓練外,方靖仁表示,像賽事進行時,如何透過口語鼓勵球員也是課程,或者有領導哲學課,像教練要怎麼面對大牌球星,或如何經營小型球隊,甚至就連建立教練風格都有學問,像歐洲很多教練比球員還激動,或者日本教練走內斂風格,這些其實都有可以學習之處。

對成熟的教練來說,球隊管理也是重要知能之一。圖為歐洲盃足球賽。資料照,美聯社。


他坦言,台灣其他協會也有來洽詢、想參考培訓內容,「很多聽到要27天就放棄了」,而其實不僅上課紮實,更大問題是對於人數與品質的控管,亞足聯每年A、B、C各級培訓,都只允許24人報名,報名也不保證能通過,對比台灣單項協會常是一次發出數十甚至上百張教練證,「大家就會搶破頭。」

但他也呼籲,投入時間、金錢若能培養出優質的本土教練,長期來說遠比重金禮聘國外教練划算,尤其運動重要的是基層培養,基層中小學球隊不可能有錢請外國教練,因此更需要重視本土教練,「你如果沒有很多好教練,那怎麼培養出5000個、1萬個打羽球的小朋友,然後培養出下一個李洋?」

國外從小練興趣 台灣該從幾歲開始拼成績?

除了教練的轉型外,方靖仁指出,另一個重點是體育政策要重新思考,幾歲才該開始發展競技運動?如今從國小就開始設立體育班,大家都習慣了,想當選手就得從小一路奪牌,但像足球來說,其他國家小時候是踢興趣,重點是他們有興趣繼續踢下去後,10年後可能變成厲害的選手。

方靖仁呼籲,政府投入資源時務必思考清楚,比如說拿冠軍才有100萬元獎金,所有學校就都會為了那100萬元開始過度訓練、淘汰踢不好的球員,甚至出現體罰、荒廢課業的現象,但如果是以培養興趣為導向就不一樣,比方說每場比賽都有補助、獎牌,只要培養出興趣,未來學生就算沒成為選手,也可能回饋環境,「像他如果當董事長,搞不好會養一支足球隊;他如果以前被操到住院,怎麼可能會捐錢?」

厚植基層才能有頂尖 徐正賢籲:鬆綁校園場地、教練法規

徐正賢也持相同見解。他舉今年在奧運大放異彩的日本代表隊為例,日本的成功之處正是有足夠運動參與度,像以棒球甲子園來說,每年參與各地區賽的高中就有4000多所,這些人就算未來是當律師、會計師、工程師,也會願意進場看球、消費,成為產業的支持者;而像要發展運動科學,也是要有懂體育的工程師、科技人才,甚至金融、法律人,但回到台灣,卻是區隔出體育班這樣僅有少數人參與的管道,其他學生幾乎沒有運動機會,都忙著補習。

本屆奧運日本代表隊在各項賽事都驚艷外界。圖為男籃賽日本與法國鏖戰。資料照,路透社。


「台灣人現在不是不運動,是運動設施的觸及率太低。」徐正賢強調,這情況從近年健身房或慢跑的盛行就可以看出來,因為這些是最容易觸及的運動,場地好找,技術門檻也低,「但如果你以前沒打過籃球、排球,後來想運動時,很難從這些運動切入。」

徐正賢表示,教育部日前要開放校園供民眾運動,這是很好的措施,每個人住處附近都會有中小學,這些是距離大家最近的運動設施,未來甚至可以考慮鬆綁法規,開放學校教練可以兼課教社區民眾,場地跟教學都要跟上,才能真正讓運動普及,並有機會培養更多體育人才;他強調,現在是關鍵時間點,社會氛圍正在改變,「這件事發生了,未來的火花才會發生。」

吳尚軒

【體育轉型2-2】不讓學生選手再被操壞 他們從海外取經證明訓練可以有效率

2024-08-12 08:10

2024年的巴黎奧運落幕,熬夜追賽事的激情落幕後,除了頂尖選手的成績外,台灣體育發展的根基也值得關注,學校體育班、球隊的訓練方式應如何改革?部分第一線教練、從業人員無不強調,關鍵在於教練的資格認證、培訓方式都要做出改革,而不僅僅是口頭呼籲,他們也親身在各自的場域實踐,期待改變能在未來陸續發生。

吳尚軒

【體育轉型2之1】基層怎麼來?體罰霸凌選手是常態 校隊教練如土皇帝扼殺前程

2024-08-12 08:10

又是一屆奧運落幕,站上舞台的國手們背後除了多年的鍛鍊,還有結合科技的訓練當後盾,從基礎的營養調配,到動態分析與模擬,以及訓練後的按摩放鬆、心靈支持……運動科學如今漸漸落實在國家隊裡,然而在培育選手的基層學校裡,不知道還有多少隊伍只會狂拼猛操,甚至頻頻踩到體罰、霸凌紅線,也讓原來有大好前程的小小選手們,早早就因為身心受創而放棄。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