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名醫開講】王齊麟鼠蹊部拉傷 奧運羽球之路出現警訊?

    2023-04-30 14:57 / 作者 葉文凌 / 教授
    王齊麟鼠蹊部傷勢不置於影響奧運之路。圖片取自Badminton Photo
    台灣羽球在「麟洋配」於2020東京奧運奪下金牌,加上「小戴」戴資穎神奇的稱后之旅,終於步上高峰。固然是有許多企業、基層教練和熱心人士、學校長官、協會、政府官員的協助,但是最重要的仍是天才選手的輩出及努力。當亞錦賽全國人民寄于厚望,麟洋配甫走出低潮,在亞錦賽先後擊敗大馬世錦賽金牌搭檔,並打敗中國第七種子進入四強。

    在離冠軍賽只有一步之遙,且在領先之時,王齊麟卻在救球時,因為一個大跨步造成鼠蹊部受傷,不得不第二度忍痛棄賽。這真是錐心之痛啊!全國人民也為之扼腕嘆息不已。

    葉文凌分析王齊麟鼠蹊部傷勢成因與治療。陳國偉攝


    到底王齊麟怎麼了,為何如此嚴重呢?

    羽球是爆發力需求強勁,且心肺功能要求無上限的極限運動。在運動時,下肢關節與軟組織皆承受超負荷的壓力。以髖關節為例,由股骨頭和凹下去的髖臼構成。這個關節是一個穩定性良好的關節,但是也代表其活動度較差。因為其構造有如把車子停在機械停車位中,想出來祇能牽就。不可能如在劃線的停車場中,隨你進出。

    但為了兼顧穩定度及活動度,所以髖臼的外緣是較堅硬的軟組織,和塑膠差不多,稱之為"唇盂"。但是又不是如骨頭般堅硬。如此增加約21%的深度和28%的接觸面積,𠄘受張力也增加92%。但在極度外展、外轉、和屈曲時,前部及外部的唇盂就十分容易破裂。偏偏此處神經分佈又最多,所以一旦受傷就十分疼痛。但臨床上,約62%是慢性傷害。常見於足球、曲棍球、芭蕾舞者、高爾夫球員。

    多數只要調整柔軟度及技術即可恢復原狀。只有少量運動員必須要接受手術治療。幸好是多數手術治療也是以"微創關節鏡手術"即可。不論是移除多餘骨頭,或是縫合唇盂均不是問題。但後續的癒合,仍需要許多的生物技術和製劑來促進。否則仍十分容易受傷。

    如果是大腿內側肌肉拉傷,反而是較容易治療,雖然可能當場就直接被扛出場。一般只要先貼紮,休息,保護六週即可恢復健康。現在也有許多生物治療可以使用,可以加速恢復。但是後續的神經訓練和肌肉訓練反而是變數較多。往往須要醫療團隊和運動團隊一起合作,方可獲得良好成效。但如果肌肉是斷裂於附著在骨頭的附著點處,通常手術縫合效果較好。但也代表返回賽埸是一年後了。

    王齊麟是一定要接受檢查以了解病因,到底是「國民之所冀」,相信台灣的醫界也一定可以完成任務的。再一次踏上奧運之路也是可以期待。(作者為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 葉文凌教授)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