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局近年來在緝毒領域屢見戰功,但苦於傳統驗毒方法成本高又難用,科技鑑識處遂投入6年時間苦心研發出台灣獨創的「廣篩型毒品快篩試劑組」,讓第一線的緝毒人員能在短短5分鐘內驗出包括海洛英、古柯鹼、K他命及卡西酮等新興毒品在內的7種毒品,成為緝毒最大武器。這項獨家產品讓調查局躍上國際權威鑑識期刊,也陸續贈送給友邦及友好國家,成為台灣之光。
調查局長王俊力昨天表示,調查局平時負責國家安全維護、犯罪偵查,除這2塊之外,還有辦案時的科技支援。他還說,調查局的鑑識科學處素質非常高,擁有6位博士、27位碩士,碩博士人數加起來超過該處的6成以上,已成為調查局學歷最高的一個處。
王俊力說,調查局同仁花了6年,在辦案之餘,主動研發出這套廣篩型毒品快篩試劑,可以鑑識海洛因、甲基安非他命、K他命、卡西酮類、FM2(俗稱一粒眠)及毒品先趨原料等7種毒品,相信對第一線查獲毒品時,要立刻加以檢驗、溯源追蹤,極具指標性意義。
研發核心成員之一的鑑識科學處化學鑑識科調查官顏堯德,是台灣大學化學系博士,他原本在民間公司擔任研究員,專做電動車、鋁電池的開發,不過他想要「為國家做點事」,在2012年當上了調查官。兩年後,他從外勤處站轉投局本部「鑑識科學處」,一頭栽進(毒品)檢驗工作,對調查局研發這套快篩試劑的心路歷程如數家珍。他目前也是食藥署委任毒品檢驗機構的可實地評鑑委員。
顏堯德昨天先從歷年來的毒品趨勢談起,他說,根據2014年到2021年的數據顯示,台灣查獲毒品數量前5名,以K他命占最大宗(每年平均2000公斤),其次是甲基安非他命(每年平均1000公斤),第3名是麻黃鹼(每年平均1000公斤),但麻黃鹼查獲量並不穩定,近4年呈現遞減狀況。第4名是海洛英(每年平均200公斤),第5名則是大麻(每年平均122公斤)。
但調查局這兩年進行分析,卻發現大環境趨勢已經變成,毒梟先走私毒品的先驅原料到台灣,再進行製造、販賣,所以,如何檢驗毒品先驅原料,已成為緝毒任務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標。
他進一步分析,根據2021年台灣區毒品緝獲量數據,第1名的位置已被「2-碘-甲基苯.丙酮」奪走,而K他命落入第2名,他解釋,2-碘-甲基苯.丙酮其實是第4級毒品的「先驅原料」,也是「4-甲基甲基卡西酮」(第3級毒品,俗稱喵喵)的先驅原料。這個統計結果和調查局的分析,不謀而合。
除了毒梟運輸的毒品逐漸朝向「先驅原料」發展,另一個觀察指標則由這些先驅原料再製而成的新興毒品。
他從新興毒品歷年來的案件數分析,點出除了媒體常提到的K他命,另一個超大宗的毒品為「合成卡西酮類」,該類毒品的案件數從2014年的當年28000件,一路到2021年飆漲成268000件,8年來幾乎成長10倍。由此可知,卡西酮在本國氾濫情況非常嚴重。再從醫院通報情形來看,前兩名是常見的海洛英和甲基安非他命,另外也能發現氟硝西泮(俗稱的FM2、強姦藥丸)也在通報前幾名。
從以上數據可知,K他命、甲基安非他命、海洛英、卡西酮及先驅原料大麻和FM2,是目前最氾濫的毒品,也是第一線查緝的最重要指標,因此如何協助緝毒人員在第一時間就能檢驗出這些毒品,成為調查局鑑識科學處的燒腦任務。
時間回到2016年9月,顏堯德說,其實調查局當年就察覺到「卡西酮」急速崛起及氾濫,但市場上卻沒有相應的試劑,造成第一線緝毒人員篩檢的阻礙,因此決定投入研發「卡西酮快篩試劑」。苦心研究3年後,2019年8月,調查局就研發出全球第一個廣篩型的卡西酮快篩試劑,還發表到國際期刊上。
這個突破性的發展,不但讓調查局在緝毒工作更上一層樓,更幫助調查局擴展「緝毒外交」。
顏堯德說,調查局陸續致贈快篩試劑給包含帛琉、諾魯、吐瓦魯、馬紹爾、巴拉圭及宏都拉斯等我邦交國,接下來,又透過派駐東南亞的法務祕書們將試劑分送給東南亞7國(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及印度)。這個舉動增加了調查局與友邦的緝毒交流,2020年調查局更跟財政部關務署簽署毒品查緝業務合作備忘錄,由調查局提供毒品鑑定服務,同時提供快篩試劑讓海關在第一線使用。
利用這些快篩試劑,關務署基隆關人員2021年3月就在第一時間攔截850公斤的「4-甲基甲基卡西酮」先驅原料,令人咋舌的是,該批毒品若流入市面,將可製成549萬包毒咖啡包,後果不堪設想。
近年來,調查局的研發腳步始終不停歇,除了原本開發的試劑,調查局在2020年12月加碼開發出「檢測飲酒中一粒眠 ∕ FM2快篩技術(螢光奈米法)」, 2022年4月更開發出「奈米材料陣列毒品檢測技術」。去年調查局整合技術和升級後推出「廣篩型毒品快篩試劑組」,這組套組包括螢光奈米法、傳統化學呈色法、陣列技術,打造出全球唯一的廣篩毒品試劑組,可篩驗95%以上的本國毒物原物案件。
他解釋,這套快篩試劑的操作方式簡單,該試劑組由5管試劑組成,5管試劑會對於特定化學結構產生反應,只要將可疑粉末依序加入試劑組中,反應1到兩分鐘,然後用透過驗鈔筆照射試劑看顏色變化。調查局透過陣列技術提高準確性,目前已可檢測海洛英、甲基安非他命、K他命、古柯鹼、卡西酮先驅原料及一粒眠、FM2等。
「傳統毒品和新興毒品都可以檢驗,如果檢驗的是稀釋劑的話,基本上5管都不會變色,若是甲基安非他命,第4管、第5管就開始變色了…」
台灣自製的快篩試劑成效驚人,但是否能拚得過在這塊領域耕耘已久的外商技術?對此,顏堯德分析,快篩技術目前分成「傳統化學呈色試劑」、「側向流體免疫分析試紙」、「手提式拉曼光譜儀」及調查局的試劑套組等4種;傳統試劑的核心技術是美國司法部,製備方法公開,而剩下的兩款則是國外廠商打造。
不過成本顯然是一大考量,顏堯德說,調查局自製量產的快篩劑成本約100多元,但反觀「手提式拉曼光譜儀」這台儀器,1台要價上看180萬台幣,成本落差可見一般,而在檢測上,拉曼光譜儀也不適合用在純度不高的物質當中。
他也分析,在檢驗準確度上,調查局試劑的表現,也優於「傳統試劑」及「免疫分析試紙」。顏堯德表示,上述兩種試劑因為種類繁多及市場需求問題,辦案人員往往難以在現場挑到正確試劑,但調查局試劑組不會出現這問題,一次加到5管裡面就可以辨識。
調查局今年1月已提供300組廣篩試劑給關務署,也開始申請明年度毒品防制計畫「毒品快篩試劑的國際共享計畫」,期望提供6300組試劑給友邦和友好國家,落實跨國共打犯罪,提升防毒效能。
顏堯德表示,調查局目前也將研究方向著重在破解新興毒品代謝、新興毒品先驅原料化學結構,以2024年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新增的項目為例,第三級毒品第344項(氟-去氯-N-乙基K他命)、第四級毒品先驅原料第32項2-(-2氯苯基)-2-硝基環己酮,這兩種毒品都是調查局從實際案件裡發現,當時國際上也沒有任何資料,調查局率先破解化學結構,發現這是新的K他命的先驅原料,還發表在國際權威鑑識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