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敘利亞邊界6日發生規模 7.8 強震,福衛五號緊急拍攝衛星影像協助救災,並且從地震前後影像比對得知,災區建物受災範圍約187公頃,部分地區地表更移動了69公分以上。太空中心指出,福衛的取像工作會持續至17 日,為國際救援行動盡一份心力。
太空中心並表示,本 月 9 日福衛五號首次取得清晰災後影像,並彙整多幅國外衛星影像進行災情分析,將這些分析資料提供給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慈濟基金會等單位,亦與守望亞洲(Sentinel Asia)共享資訊,給各國救災成員使用。
國家太空中心昨(11日)在臉書粉專貼文指出, 2 月 6 日土耳其南部靠近敘利亞邊境地區發生 7.8 強震,震央位於土耳其加濟安泰普省(Gaziantep)努爾達伊鎮(Nurdağı),震源深度 17.9 公里,災情相當嚴重。
貼文指出,每次發生重大災害,國家太空中心的「資料處理組」就嚴陣以待準備取像。土耳其地震發生後2小時,資料處理組已啟動緊急排程,也同時接獲守望亞洲(Sentinel Asia)發出的取像需求。
國家太空中心指出,衛星福衛五號2月7日正好會經過土耳其,原規劃取像最初強震震央附近的加濟安泰普省(Gaziantep),不料天氣不佳,目標地區完全被雲遮蔽。
好在福五每2天會再訪同一地區,9日順利在當地時間11時33分取得清晰影像;11日也取得清晰成果。13日將會換地點拍攝。
國家太空中心指出,團隊以福五9日影像搭配歐洲Sentinel-2衛星今年1月25日的災前影像,進行建物判釋分析,標定出可能為建物坍塌區域、帳篷搭建區域、地表崩裂或樹木倒塌等處,得出建物受災範圍約187公頃。
團隊同時也應用兩組歐洲Sentinel-1衛星的雷達影像做震災前後比對,初步觀測地表變化量,觀察到部分地區地表移動了69公分以上。
國家太空中心貼文指出,福衛五號是台灣現役遙測衛星,自 2017 年 升空至今已取像超過 64,000 幅。它運行於 720 公里高的軌道,繞地球一圈約 99 分鐘。在那圈軌道中,衛星行經地球白天與黑夜區域的時間各半,晝時取像,夜時就讓科學酬載蒐集電離層資料。
太空中心表示,衛星影像是救災一大助力,擁有自主的遙測衛星是很珍貴的資源。但能否順利取得影像,深受天氣以及衛星本身的軌道影響。福五再訪頻率為兩天,算是相當高的頻率。有的衛星再訪週期為 5 天、12 天、14 天、35 天甚至更久,若衛星再訪週期太長,對講求時效的救難決策效益有限。
因此,國際上出現了一些合作組織,串聯太空機構,整合各遙測衛星的資源與所長。由日本 JAXA 發起的「守望亞洲」即是一例,也是太空中心密切合作的對象。自 2010 加入至今,國家太空中心已支援 156 件災害取像,台灣有難時也受惠其幫助。
其他像歐盟的哥白尼計畫(Copernicus)、國際太空救災憲章(International Disaster Charter),也都致力以遙測衛星協助災害管理。
太空中心貼文也解釋了福衛生號如何選定拍攝目標,通常 1到2 天之前就要預先排程,資料處理組成員會參考天氣風險 WeatherRisk 公司提供的全球雲覆預報,選定拍攝區域。
只要福衛飛經台灣地區(含本島與離島)就一定會拍,再挑最清晰的影像拼合。因此,福五影像資料庫中,台灣本身的資料是最多、最完整的。
其次則是依客戶需求排程取像以及特殊事件,例如發現國際上有災害發生,不論地震、颱風、森林大火、船難、空難等,就以衛星取像為救援盡一份力。
資料處理組也會挑選感興趣的地區,例如火山、礦區等地表變化較特殊的地方。這些地方必須從大範圍、大視角持續觀測才能看出變化,只有衛星影像才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