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突然情緒淡漠、社交退縮 台灣有14萬人大腦生病

    2022-10-13 16:40 / 作者 施書瑜

    身心健康就幸福雖然大家都知道,但你可能很難想像,在台灣竟有約14萬人,因大腦生病而患有思覺失調症,而這些患者也常因大眾對於思覺失調症有「中邪、發瘋」的誤解或認為患病後無法治療等錯誤觀念,常以異樣眼光看待,也因為這樣的誤解,讓患者不願就醫,最終可能導致他們罹患憂鬱躁鬱症。




    圖片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周煌智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大腦生病了的精神疾病。取自凱旋醫院




    一名患者在發病20多年後到醫院接受長效針劑治療,不僅逐漸走出陰霾,甚至能像正常人一樣享受工作帶來的自我價值感,患者就說能用自己賺的錢,包紅包給爸媽,還有在每月回診返家時買一杯最愛的珍珠奶茶,「就是最幸福的事」,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周煌智表示,只要透過及早發現和勇敢就醫,患者也有機會跟一般人一樣正常工作和生活。



    「是大腦生病!」不是中邪,也不是發瘋



    這名患者國中時因為開始出現幻聽、幻覺症狀,影響人際社交,甚至封閉自己只待在家,雖想患者本身也想好好治療與吃藥,但卻力不從心,總能聽見「不要吃藥、把藥丟掉」的聲音,結果導致病況加劇,甚至需多次住院治療。



    事實上,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因為「大腦生病了」,造成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在台灣患有思覺失調症的人預估有14萬人,盛行率約0.6%;而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且重大的精神疾病,與腦內功能運作失常有關,好發於青少年晚期及成年初期,值得注意的是,思覺失調症的每一次發病,都會造成大腦不可逆的損傷,若是反覆急性發作,不僅患者的症狀更嚴重,而大腦結構改變,也會引發患者早發性失智的風險增加。




    圖片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徐淑婷主任表示,思覺失調症早期治療有助穩定病況。取自凱旋醫院




    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徐淑婷指出,思覺失調症依病程發展可分為「發病前」、「潛伏期」,以及較嚴重的「活躍期」和「殘餘症狀期」,不同時期的主要表現症狀不同;由於思覺失調症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在「潛伏期」會出現失眠、多疑、情感淡漠,對於周遭人事物都興趣缺缺,且伴隨有工作和社交能力減退,其中「活躍期」症狀才較為明顯,像是妄想、幻覺,或是語無倫次、躁動不安、思想紊亂等。




    圖片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醫師鄭塏達表示,長效針劑是目前思覺失調症治療的新趨勢。取自凱旋醫院




    至於「殘餘症狀期」,除了上述症狀加劇,在認知和情感功能上也會有嚴重衰退,患者因記憶力與判斷力差、情緒容易焦躁易怒,而種種失序行為,也易造成家庭與親友關係緊繃和衝突,社會醫療支出也會隨之增加,甚至因患者多在青壯年發病,導致整體生產力受到影響,



    院方也強調,只要把握黃金治療期及早介入和持續治療,思覺失調症患者也是有機會穩定病況,像是藥物治療如長效針劑、主動社區治療、認知與行為治療等,都是研究證實有效、值得發展的方向;不過據研究顯示,所有重大精神疾病中包括思覺失調症、憂鬱症和躁鬱症,患者在就醫和用藥規律性最差;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醫師鄭塏達則指出,思覺失調症治療藥物分為口服和針劑兩種,為提升患者用藥順從性、降低因忘記或故意不吃藥的情況,國際與國內治療指引都建議優先考慮長效針劑。




    施書瑜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