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遭槍擊身亡,我國副總統賴清德以「家屬親友身分」出席喪禮告別式。學者分析,這不僅是台日斷交50年來的最高層級,本次賴清德雖以私人名義為由赴日,但正副元首一踏出國門,其實沒有私人行程可言,都是官方行程,用私人名義是權宜之計,對方也幾乎以國賓方式接待,創造出一種新外交模式,也是未來的新突破口或模式。
國策研究院今(13日)舉辦「安倍首相與日本政局」座談會,由院長田弘茂主持,會中邀請多位專精日本研究的專家學者,針對後安倍時代的日本政治與台日中多方關係等進行分析。
座談會開始前,田弘茂帶領全體出席者默哀1分鐘,他語帶沉重地表示,安倍是日本戰後最偉大的政治家,從各國領導人陸續表達哀悼,以及日本民眾表現出的景仰氛圍,顯現安倍不僅是日本國內鍾愛的領導人,其在世時的作為對國內政治,以及國際局勢中區域安全部分,重新帶領日本走國際,相信這些遺產會在國際社會中持續發揚光大。
田弘茂也說,在安倍不幸遇害後,副總統賴清德在極短時間籌備後,以家屬親友身分親赴日本向安倍家族表達追悼之意,可謂台日關係重大發展。去年安倍接受國策院邀請進行視訊演講時,特別提到一句話,「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日本有事等同美日安保同盟有事」,當時全球媒體大幅報導此事,作為一名前首相,又是日本最重要的政治領袖,在提出這句話之前,不可能未事先私下跟美國溝通。
田弘茂感慨,安倍特別交代,不要讓台灣人覺得寂寞,並將安保條約的關係帶進台日關係中,面臨種種挑戰的時刻,台灣不是沒有朋友,日本仍擔任有力量、很關心台灣的朋友。此外,安倍擔任首相時,提出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在2018年3月首次開會、舉行非官方聚會時,當時安倍採取「第二軌道外交」方式舉行首次會議,當時台灣國策院被邀請參加,印太四方安全對話「加一」,那指的就是台灣。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表示,安倍家族希望台灣派出具代表性的人出席,相當於台灣的特使,而賴清德未公開發言,也符合日方低調的期待,本次雖然以私人名義受邀,一種打擦邊球的方式,對台日關係有相當大的幫助,顯示安倍路線不會改變,同時外交層面上,也是新突破口、新模式,讓台灣外交能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至於中國的反應,范世平指出,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致唁電內容可看出,中國外交部和國台辦反應低調,加上今年是中日建交50周年,秋季又將舉行「中共二十大」,習近平希望能平穩的過渡,因此,對於賴清德訪日的言論相當克制,對兩岸關係也不至於帶來太大變化,畢竟對台灣有太多打壓行為,恐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