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颱風季一來,狂風暴雨下山區總會造成土石流毀路斷橋,這時偏鄉部落往往就成了一座座沒水沒電的孤島。台電不想颱風季等於停電季,於是便開始強化偏鄉部落對於氣候變遷等災難適應能力,在屏東縣霧台鄉、牡丹鄉、獅子鄉7處部落避難中心建置「防災型微電網」。所謂「防災型微電網」即是可以透過太陽光電、儲能電池、柴油發電機進行供電,在能源管理系統的調控下,平常作為台電電網調度,當災害發生時則是可以自主供電逾72小時。
由於屏東原鄉佔全縣面積高達六成,許多的部落地處於偏遠山區,一旦發生天然災害侵襲造成聯外道路、橋梁中斷,一旦電力受損台電人員實在是很難第一時間立即進駐搶修。那麼這時基本維生用電該怎麼供給呢?為此台電與屏東縣政府想出了一個方法、篩選出11處部落,進行「防災型微電網」的建設。
事實上,107年起屏東便陸續興設了4處微電網;108年起更攜手台電,於霧台鄉佳暮村、牡丹鄉旭海村、東源村、石門村、獅子鄉草埔村、丹路村和南世村等7處原鄉部落避難中心打造出「防災型微電網」,之後要是部落真的遭了天災,它仍可維持防災避難中心基本照明的維生用電、為災區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這災區的電力續命單,怎麼先選在屏東地區進行設置呢?除了屏東原鄉真的很偏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日照資源豐富,日照便可建置太陽光電發電和柴油發電機兩套系統,以及37度鋰電池儲能系統,透過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自動調配切換,平時供應區域內用電需求,每套設備每年約可發出8000度電、約能減少近3公噸碳排放量;當發生災害時則可以提供基本維生電力逾7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