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7日電)金門稀有魚種守護者陳光耀感嘆,一樣是瀕臨絕種物種,比起「明星物種」歐亞水獺光環,「大鱗梅氏鯿」這種小魚沒人在意;他設置專屬空間保種,盼大鱗梅氏鯿不在地球消失。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最近公布,聯盟評估的「紅色名錄」(Red List)13萬8374個物種中,約有28%面臨永遠滅絕的高風險。其中,金門也有不少瀕危動物值得關注。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理事長陳光耀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大鱗梅氏鯿從1920年在台灣本島消失已超過100年,目前全世界僅剩金門有這個魚種,他估計目前僅存約1萬尾。他說,如果這1萬尾消失,大鱗梅氏鯿可能將永遠在地球消失。
因此,陳光耀自掏腰包設置「再生魚坊」,傾全力保護全世界碩果僅存的大鱗梅氏鯿。他說,這種魚長得沒特色,但每個物種都有價值,讓牠們保存下去,下一代才能看得到,因此他堅持保種復育「能救一隻是一隻」。
陳光耀說,大鱗梅氏鯿大致分布在金門光前溪、斗門溪等流域;早期調查時,斗門溪族群已消失,僅剩光前溪有少量不穩定的族群。近年更因乾旱,棲地不斷縮減;慶幸的是先前曾移地復育,目前仍有一定族群量,但仍不容輕忽。
去年起金門遭逢50年來最嚴重乾旱,陳光耀密切關注各水體現況,像最近農民開始抽水灌溉,一個不注意,水就沒了、魚也死了。他說,魚類不像其他動物會跑換棲地,如果大鱗梅氏鯿在金門這塊土地上消失,也意謂著將永遠在地球消失了。
陳光耀的再生魚坊裡有3個養殖箱,專門針對大鱗梅氏鯿進行保種工作,總數在300尾左右。陳光耀說,這些是「保本」的數量,也就是說,一旦金門野生大鱗梅氏鯿全數絕跡,至少還有這300尾可以野放繁衍。因此也更顯這300尾的彌足珍貴。
再生魚坊耗資新台幣500萬,而且陳光耀不惜成本餵食大鱗梅氏鯿高蛋白的鰻魚飼料,光是飼料、水電及人事成本等開銷,每月都要逼近新台幣5萬元。
除了大鱗梅氏鯿,陳光耀也關心金門其他原生魚種。他曾在烈嶼發現在大金門消失已久的稀有「攀鱸」,也是國內僅有的族群分布地;還發現新紀錄魚種「𩽐鰷」;而在金門消失20多年的「高體鰟鮍」,更被眼尖的他在野外逮個正著。這些少見魚種,現在都在再生魚坊保種或復育中。
陳光耀還想在金門尋找「史尼氏小䰾」。他說,史尼氏小䰾在金門近20年沒有野生蹤跡,最後一次現身金門是在斗門溪。為了找這條魚,陳光耀曾深入擎天水庫翻找3天,還上太武山沿龍陵湖水路尋找,遺憾還是鎩羽而歸。10年了,他還是不放棄繼續蒐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