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黑人牙膏」涉種族歧視 87年品牌名稱恐走入歷史

    2020-06-20 15:53 / 作者 李英婷

    「佛洛伊德之死」再度讓美國種族歧視議題受到關注,就連涉及種族的品牌都遭殃。在台灣獲得消費者廣泛喜愛的老字號品牌「黑人牙膏」,日前傳出可能更名。美國高露潔公司已宣布,正重新評估該品牌「刻板種族形象」問題。也就是說,這款歷史悠久的品牌,將可能為求與時俱進,改頭換面。




     



    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並非意見領袖,只是一名生活在美國基層的非裔男子;他也並非在美國首都被殺,而是在第46大城的街角被殺。但他離世所造成的社會運動卻蔓延全美,甚至鼓舞了世界各地的抗議活動,從巴西、印尼、法國到澳洲,如今就連亞洲國家也掀起改革運動。



    從中國到台港澳和泛東亞,「黑人牙膏」是一款已有幾十年歷史的傳統口腔衛生用品品牌。如今這款由好來化工在台灣和中國設廠生產、隸屬美國跨國日用品巨頭高露潔棕欖(Colgate Palmolive)的產品,因最近全球黑人維權的示威浪潮,其歷史和名字爭議再被重提。

    黑人牙膏英文名曾歷經改名,但中文持續沿用「黑人」,引發種族歧視。(圖/維基百科)

    「黑人牙膏」不是台灣「國產牙膏」嗎?

    近日全球掀起的種族歧視問題,卻也令人意外發現,我們可能刷了大半輩子的黑人牙膏,直到現在才發現自己其實搞不清楚,到底「黑人牙膏」是本土、中國或是外國品牌的牙膏?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的統計數據,黑人牙膏在中國市占率為17%、新加坡21%、馬來西亞28%,台灣則是高達45%。對於台灣人來說,黑人牙膏就是國產牙膏。近年「黑人牙膏」還上了韓國熱搜榜,被韓國人列為是來台必帶的十大伴手禮之一。不過,中國也同樣認為黑人牙膏是「made in China」。



    黑人牙膏的歷史要從1930年代講起,當時浙江寧波商人嚴柏林與嚴中立兄弟在上海英租界時期創立「好來藥物」,在中國化學工業社所生產的白玉牙膏配方基礎上,調出了新型牙膏。



    1949年中共在大陸建政之後,嚴家兄弟遷移到香港定居,並同時在香港和台灣設廠,繼續生產「黑人牙膏」,而留在中國的黑人牙膏則改名為「黑白牙膏」。他們在台灣成立「好來化工有限公司」,開始設立工廠生產牙膏。從此在台灣黑人牙膏就成為國民的牙膏品牌,甚至1962年台視開播的時候,黑人牙膏就是第一批的電視廣告。



    直到1985年,嚴氏兄弟出售半數股權給美商高露潔,雙方合作成立跨國企業,黑人牙膏就此打開兩岸三地以外的市場。

    黑人牙膏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品牌,如今因種族議題再引發討論。(圖/產品官網)

    「黑人牙膏」英文名其實已不是「Darkie」

    「黑人牙膏」商標在亞洲華人地區家喻戶曉,初創時原先為戴著黑帽、塗黑臉的男子咧嘴笑,露出潔白牙齒,英文名「Darkie」(黑人)。



    據悉,這款牙膏當初之所以取名為「黑人」,一是因為在當時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黑人面黑齒白,而且據說最初的廣告中還曾提到「黑人牙膏」配方中含有非洲某種樹木上的潔齒藥物,是非洲黑人牙齒特別白的原因。



    另一方面,商標模仿的是當時廣受歡迎的美國喜劇演員艾爾·喬遜(Al Jolson),該演員以抹黑面部的演出聞名,當時製造商認為黑臉與閃閃發光的潔白牙齒造成鮮明對比,足以成為品牌形象。



    不過,1989年世界掀起種族歧視爭議,認為「黑人」是對於非裔人士的蔑稱。因此黑人牙膏英文名更改為「Darlie」(音:達爾麗)。Darlie是英文中女性名字Darlene(達爾琳)的簡寫,字面上已經與黑、白膚色脫了關係。不過,儘管英文改名,但中文仍沿用「黑人牙膏」,且包裝上「黑臉男人」的形象沒有改變。



    如今遏止種族主義的聲浪再起,美國多家公司被要求解決旗下品牌的種族不公正現象,高露潔於美國時間6月18日也傳出正在審查「黑人牙膏」品牌名稱和商標等各方面是否涉及種族主義。

     

    品牌初創使用「黑人」,與當年時代背景有關。(圖/產品官網)

    李英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