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在台灣發揚光大的蒙古烤肉 為何從最夯的美食走向沒落?

    2018-11-26 00:00 / 作者 黃宜稜

    各式各樣的蔬菜、一大盤肉平均撒在鐵板上,倒上醬油、沙茶醬與蔥蒜,快速炒熟後就是一碗熱騰騰又夠味的蒙古烤肉。聽到蒙古烤肉的名字,許多人可能會聯想到在一望無際的蒙古草原上,牛群跟羊隻在漫步,帳篷旁邊有炭火與鐵板,人們正在忙著將肉炒熟。但你知道嗎? 現今大家所熟知的蒙古烤肉,其實是在台灣定型且發揚光大的。

    (圖片來源/「元潮蒙古烤肉」粉絲團)

    相聲演員思念故鄉 意外成為台灣烤肉吃到飽先驅

    蒙古烤肉的發明者是資深相聲演員吳兆南。吳兆南出生於1926年的北京胡同裡,13歲時偷偷瞞著家人學起相聲與京劇,在1949年時隨著中華民國政府來台。爾後,吳兆南開始專攻相聲,並推出許多作品,因而聲名大噪。

    資深相聲大師吳兆南(1926年1月14日~2018年10月14日)(圖片來源/「吳兆南相聲劇藝社」粉絲團)

    不過,來到台灣後的吳兆南非常思念故鄉的料理,所以就擷取北京吃酸菜白肉鍋的概念,以銅盤、鐵板來烤肉,在台北市開設了一間烤肉餐廳,提供許多蔬菜與肉類,以吃到飽的方式供顧客夾取,再交由師傅將食材倒在大鐵盤之後,統一炒熟,淋上加了9種佐料的獨門醬汁。炒完後,烤肉充滿醬汁香味,一推出就受到熱烈的歡迎。



    根據過去吳兆南的說法,一開始他的蒙古烤肉店是採用每盤肉賣3美元的方式計價,但根本沒有人來,後來乾脆改成每人1美元吃到飽,結果反而一舉開創了烤肉市場,成為台灣第一家蒙古烤肉吃到飽的餐廳。

    (圖片來源/「元潮蒙古烤肉」粉絲團)

    相傳,吳兆南原本想將這道料理用故鄉之名來命名為「北京烤肉」,但考量到當時的政治氛圍,不適合與北京扯上關係,於是便突發奇想,稱它為「蒙古烤肉」。而隨著越來越多人指名要吃蒙古烤肉,才讓成吉思汗蒙古烤肉等餐廳隨之誕生。不過在那個吃肉算是很奢侈的年代,吃蒙古烤肉仍然是有錢人才會做的事情。



    直到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後,蒙古烤肉才開始成為平民也能享用的美食,當時蒙古烤肉的熱潮可不限於餐廳,就連各大夜市都能看到蒙古烤肉的攤位,收費在130到150元之間,提供高麗菜、青江菜、豆芽菜等食材,顧客用夾子把想吃的食材夾到籃子中,挑戰誰能把籃子裝得最滿,就最划算。

    肉質普通、配料便宜 蒙古烤肉由繁盛走到衰敗的關鍵

    不過近十年來,無論餐廳或夜市的蒙古烤肉都開始出現骨牌效應,一間接著一間倒閉,現在已經很少看到蒙古烤肉的蹤影,若有人談起為什麼蒙古烤肉會退流行?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肉質普通,幾乎都是吃調味料」、「肉配上一堆低成本的菜,味道容易膩,吃過一次就不想吃了」、「夾個菜還要玩疊疊樂,太麻煩了」等等。

    (圖片來源/「元潮蒙古烤肉」粉絲團)

    為了吸引顧客回流,有些餐廳業者從烤肉的銅盤開始改良,以炭火取代瓦斯爐,可以讓肉吃起來更香;或是訓練師傅切肉的技術,甚至引進紐西蘭野生鹿肉。至於夜市攤販則是改以食材的多樣性下手,除了蔬菜之外,還有豆干、豆皮、玉米、金針菇等食材,就是要讓大家重新找回吃蒙古烤肉的喜悅。



    黃宜稜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