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麻醉專科能否執行麻醉?目前衛福部、提案立委及麻醉醫師代表初步有三點共識,將於農曆年後進行討論。示意圖,非當事者,取自Unsplash
非麻醉專科能否執行麻醉爭議,國民黨立委蘇清泉今(6)日邀集衛福部、台灣麻醉醫學會等來討論。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會後表示,會中達成三項共識,包括提高重大手術麻醉的健保給付,增加麻醉醫師的執業意願;落實醫美手術時的麻醉管理;研議牛奶針(異丙酚)如何有效管理。相關細節將於農曆年後持續討論。
蘇清泉日前提案,要求衛福部辦理心臟外科、移植外科、重症等醫師,接受麻醉科專業訓練後執行麻醉業務,但此舉引發台灣麻醉醫學會反彈,認為此案踐踏專業。
劉越萍指出,會議中針對麻醉醫師的執業環境提出改善建議,首先,針對手術麻醉的麻醉科醫師,應提高健保給付,爭取更多資源以提升執業誘因。雖然此項並非醫事司業務,但蘇清泉已請醫學會提案,再和健保署溝通。
劉越萍也表示,也要改善醫美手術時的麻醉情況,確保安全,第三則將針對牛奶針繼續研議、加嚴管理,因為麻醉安全與牛奶針脫不了關係。
台灣麻醉醫學會前理事長余黃平強調,台灣的麻醉專科醫師人力問題,從來不是不夠,而是未妥善運用。他表示,自2019年起,每年衛福部均招收63位麻醉專科醫師,可以協助10萬台手術。相比之下,台灣每10萬人中有6.88名麻醉醫師,高於日本的3.66人,且過去5年間,台灣麻醉醫師數量成長了17%,「不是患不足,而是患不均」。
針對醫美診所的麻醉需求,余黃平指出,全台700多家醫美診所中僅40多家參與評鑑,未來應加強盤點其手術量與需求,並確保手術室及處置室安全設備符合標準,把關民眾醫美麻醉手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