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90歲翁「導尿管血塊」緊急輸血9袋 醫靠一招找出病因…竟已潰瘍出血

    2022-08-29 09:34 / 作者 陳儷文

    一名90歲的陳姓老翁,因不明原因發燒及所置放的導尿管中出現血塊,由家人送往急診就醫,急診當下替陳爺爺進行血液檢查,結果發現血色素(Hgb)僅5.2 gm/dL(成年男性參考值為13.0~18.0 gm/dL;女性則為11.0~16.0 gm/dL),顯示貧血十分嚴重,懷疑是腸胃道出血。




    圖片
    洪伯斌主任看診照,示意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考量到病人歲數偏高,且平時又有心血管疾病的用藥,在多重共病的考量下,由台北慈濟醫院整合醫學科收治。老翁胃鏡檢查發現雖有多處胃潰瘍但無出血現象,所以洪伯斌主任透過「紅血球出血掃描」,發現左上腹有顯像亮點(即出血)情況,診斷為「多處胃潰瘍出血」,給予高劑量氫離子阻斷劑治療後,追蹤的血紅素數值平穩,病人順利出院。



    洪伯斌主任表示:「臨床追蹤發現病人排尿有血塊、血紅素持續下降又有解黑便的情況,那就有腸胃道出血的可能。」腸胃道是一管腔構造,為體內最容易大量出血的地方,醫療上為防止患者持續出血引發低血容性休克,會給予輸血治療,並安排胃鏡檢查。而老翁在緊急輸血9袋後的血紅素僅上升至9.6 gm/dL,顯示仍處於出血狀態,胃鏡檢查雖發現有4處潰瘍的粉色疤痕組織,為了排除檢查時潰瘍處剛好無出血徵狀,因此醫療團隊又進一步安排了紅血球出血掃描。




    圖片
    紅血球出血掃描的顯像亮點。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紅血球出血掃描一般會用在常規胃鏡檢查無法斷定腸胃道的出血位置時,藉以確認出血是否位於隱晦罕見位置。檢查程序首先要到核子醫學科進行放射性顯影劑的注射及檢查,核醫科醫師確認顯影劑注入靜脈無誤,完成同位素標示紅血球的過程,再請患者正躺在放置感光底片的檢查床上,經過一段時間,便可直接確認散射放射線曝光的結果。藉由顯像亮點,檢查結果會直接呈現是否有出血情況:若無出血,紅血球在體內流動,成像會均勻分布;反之,若有出血,出血的血液局部積聚,掃描結果便會形成一處亮點。



    洪伯斌主任說明:「出血掃描的放射劑量很低,但因顯影劑本身具有放射性,會有腎毒性的風險。故而執行檢查後,患者須多攝取水份促進排出。若有腎臟疾病的情形、懷孕第一期孕婦及高齡長者,必須將自身情況告知醫師,讓醫師另擇其他檢查處置。」



    除了高齡長者共病、感染外,部分藥物如抗血小板製劑和非類固醇止痛劑也有可能導致腸胃道出血,但現在醫療技術先進,針對此類出血除了可以配合腸胃道內視鏡,也能應用「紅血球出血掃描」快速診斷,並透過輸血治療。洪伯斌主任提醒,常見的出血症狀包括:皮膚出現瘀青或出血點、易流鼻血、咳出帶血絲的痰液、解血尿、解出帶血絲的糞便或黑便等,若民眾出現此類情況,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




    陳儷文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