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食為天,每天我們都吃進大大小小的食物,但也常常看到許多食安的新聞,如何才能食得安心、食得健康呢?
9月份灃食教育基金會的「良食脈動」講座,特別邀請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謝昌衛老師、國立陽明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系楊登傑老師為食安解密,分享檢驗的專業之處,陪伴民眾一起了解食安知識,讓大家更安心進食!
人人聞「農藥」色變,網路上也有許多似是而非的理論,讓民眾擔心農產品到底用了多少農藥?又有多少會殘留在食物中?也讓民眾覺得農藥有這麼需要嗎?為什麼不嚴格禁止使用呢?
毒理學之父曾說:「萬物皆具有毒,是毒是藥要視其劑量而定」,人體喝過量的水也會有水中毒的可能,最重要的關鍵還是「量」。
而目前的農藥殘留容許標準皆是經過嚴謹的實驗而制定,因此即便在新聞中不時會聽到「某蔬果檢測出農藥殘留」,但「殘留」不等於「超標」,只要在殘留容許量標準之內就是合格,不會造成食安問題的!
講座中,謝昌衛老師也分享避免買到過多農藥殘留食物的方法,首先優先購買當季蔬果,原因是搶收農作物可能還沒有過安全採收期,導致農藥尚未代謝完全而增加殘留量。
再來,就是減少連續型採收的作物,例如:小黃瓜、番茄、茄子等,因為連續型採收作物部份果實在可採收時,有的才剛開花而容易受到病蟲攻擊,因此可能會連續的噴灑農藥而容易有農藥超標的問題。
最後,消費者可以再透過確實食材清洗、去除表皮等方式,再大幅度除去農產品上的農藥。
此外,消費者也可以認明三種標章,來保障自己購買農產品的品質!這三種標章分別為,TAP產銷履歷、CAS與有機農產品。
其中,TAP產銷履歷特色是生產資訊完全透明化,包含生產流程、生產者資訊,甚至可以完整查詢到生產日期和批次資訊。
CAS標章代表台灣本地生產的農產品,並且符合衛生安全、品質和包裝標示標準,保障消費者權益。
若是想要購買有機農產品,就一定要認明有機農產品標章,這標章代表在生產過程中完全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讓民眾可以選擇無農藥與化肥的農產品!
除了學會挑選安全的食材,同時也要注意烹調與保存。買好、煮對還有注意保存,就能安的吃進每餐與每樣食物!
講座中,楊登傑老師分享5個重點,每個人在家就可以做好食安管理:
其實只要做好挑選、烹調、保存三步驟,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心並不難,在挑選部分要相信專業的檢驗,學會挑選新鮮食材。
而在烹調時多注意清潔與生熟食分煮,當用餐完畢時要將剩菜剩飯保存時,千萬別忘了溫度管控。
灃食教育基金會資深經理葉俊甫表示,近年來食安問題引發民眾不安,加上新冠病毒疫情改變民眾飲食行為,灃食希望透過科學方式讓健康飲食更透明、更容易被了解與接受。
而兩位專家藉由產地的科學知識,一路到廚房的實務烹調管理,可讓家庭學習到,如何降低食品安全風險,能夠安心享受到一桌佳餚。
只要留意生活中的小環節,人人都可以做到食品安全的把關,減少風險,放心用餐!
作者:好食課 文章出處:好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