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自趙逸帆臉書
親職講師兼作家趙逸帆今(10/13)在臉書發文指出,早上在研究霸凌相關研究時,發現了兩個很特別調查結果。台灣兒福聯盟在2020年「台灣學生網路霸凌現況調查」中有47%的兒少曾涉入網路霸凌事件,其中36.3%表示自己曾被霸凌。
不過董氏基金會2021年的「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網路霸凌及憂鬱情緒現況調查」僅有2.5%的學生表示曾遭受網路霸凌,14.8%的學生「常」看到他人被網路霸凌。
他表示,不同兒少心理研究調查本來就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包含調查方式、當下的引導、學生的地區、族群、樣本數、以及認知程度都會影響,但他有另一層的解讀——「網路霸凌正在逐漸成為孩子的網路社交常態」
趙逸帆表示,這3年在教育現場觀察,以及走訪各學校的過程中,一直發現一個困境,老師和家長光是處理現場的問題已經身心俱疲了,當今天學生是在網路上發生衝突,親師們其實常常是處理不來的。
他分析,這一部分是因為網路的互動更加複雜、隱蔽,大部分的孩子也不願意跟家長、老師說,所以往往都是非常嚴重、身心出狀況、拒學,才能發覺。另一部分,親師在處理學校霸凌相對有經驗,比較知道「界線」,對於孩子的表達比較有方式可以引導或給予後果,但網路上霸凌,親師往往是無能為力的,通常都是語言的勸導、提醒,然後呢?學生就繼續回到網路世界用同樣的方式與人互動。
他還表示,網路成為發洩情緒的出口。
「誰叫她在學校排擠我,我要網路公審他!」
「他先欺負我的,我要貼他醜照在IG上!」
「誰叫他都不做事,我要踢他出班級群組!」
「XX好像跟誰交往,我們去匿名版發文!」
「他超賤!在限動罵我,然後還把我封鎖!」
趙逸帆表示,這些話語有些出於孩子的口,有些來自家長轉述,其實不用他們說,大家打開青少年的社群平台,就是這些語句。這些網路衝突的日常已經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誰欺負我,我就用更大的網路力量讓你知道我的厲害!」「以暴制暴」、「炎上」好像成為了現代網路衝突的主流處理方式。只要有情緒,網路平台就是出口!
他表示,或許這真的是常態,但學生應當要去適應這樣的網路生態嗎?親師很努力在實體引導大家用善意彼此互動,會不會成為某一個壓制的反作用力?使得所有衝突、霸凌轉為線上,而孩子也慢慢合理化:「實體霸凌會出事,線上霸凌只要不被發現,我想怎樣就怎樣!」
趙逸帆說,可能又有人覺得他就是網路糾察隊,整天罵網路,但撰文的目的只是讓大家反思,這世代孩子的霸凌、憂鬱、各種情緒困擾,會不會有很多潛在的影響是我們沒看到的?
他同時指出,這群新世代的網路原住民們,活在這樣沒人管的網路文化,要學習如何拒絕、尋求幫助,也要有法學素養,蒐證能力,這些應該都是基本的網路裝備!
趙逸帆說,而新世代的親師們,除了教育以及規勸,更重要的事情,就是築起一道道守護牆,至少在孩子失落崩潰時,我們能發現並接住他們,不要讓他們掉下去了.....網路中孩子們,你們都還好嗎?面對網路霸凌,你們會處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