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召開記者會,公布2022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ICCS)調查結果。吳尚軒攝。
2022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ICCS)今(11/28)日國際同步公布評比結果,台灣學生在全球24國中,於公民認知獲得第一名成績,勝過波蘭、德國等歐洲國家,此外在性別平權支持度、族群平權部分支持度、移民人權支持度與環保支持度4個項目也奪下國際第一。
由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EA)主導的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ICCS),分別於2009年、2016年、2022年,7年為間隔進行調查,台灣由台師大劉美慧教授團隊從2009年開始便加入,今日與位於比利時的IEA總部同步舉辦記者會,公開2022年施測結果。
2022年結果,台灣學生在公民認知測驗得分583分,高於國際平均508分,在24個國家共8.2萬學生中排名第一,較第二名的波蘭高出18分。
台灣學生於此項目在2016年時得分581分,高於國際平均值517分,位居亞軍,2009年時則為第4名。
而在性別平權支持度部分,台灣也以58分奪下國際第一,平均得分50分,高於國際平均50分;其中台灣女學生平均得分為61分,高於男生平均55分。
此外台灣在族群平權部分支持度、移民人權支持度、環保支持度三個項目也奪下國際第一。
計畫主持人劉美慧說明,此次計畫期間遭遇新冠疫情,有些原來希望參與的國家中途退出,最後參與國為24國,包含德國等歐洲國家21國、中南美洲2國,亞洲則僅有台灣參加,因此等於是在跟歐洲老牌民主國家比較,台灣民主發展歷程相對較短,卻完全不輸,且大多國家因為疫情而導致平均成績下降,IEA總部也因此讚賞台灣學生學習表現。
劉美慧也提到,除了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展現成效,台灣在2019年實施108課綱,而ICCS此次是在2022年4到6月期間施測,這也可以思考是課綱成果的展現,台灣公民課綱跟國際架構接近,主題也回應國際公民教育趨勢,此外公民有設立科目,以些國家沒有專門科目,這些都是可能的因素。
2022年ICCS施測對象為13.5歲,即是國二學生,台灣共159校、5227位學生參與,過程包含認知測驗與問卷。劉美慧說明,當中問題包含願不願意投票、擔任候選人,對公民角色的認同,或者詢問假新聞如何傷害民主、要舉出假新聞傷害民主的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