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要求政府保障本國專業人員就業權。機師工會提供
隨著國境開放,交通運輸角色更為吃重,3大工會今(6/26)聯合召開記者會直指,政府長期錯誤政策與放任態度,導致機師、船員濫用外籍員工情形嚴重,不僅影響本國就業權,恐進一步釀飛安及國安危機。
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中鋼運通企業工會與中華民國國際機場工會聯合會今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即刻正視、著手調整錯誤政策。
機師工會指,交通部2004年制定《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六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第15條有關外籍機師引進條件的規範,「航空公司每培訓1位本國籍機師,就得以聘僱3位外國籍機師。」;2010年調整成「每培訓1位本國籍機師,得以聘僱2.5位外國籍機師。」
機師工會批,上述錯誤政策,讓外籍機師人數從2010年200人倍增至400人以上,長榮航空所聘用外籍機師更占公司全體機師近四分之一,造成至少數百名以上「自費」在國外取得商用飛機飛行駕照(CPL)的本國籍專業人員就業權長期遭外籍機師排擠。
另外,中鋼運通企業工會也控訴,十餘年來,台灣航商一方面藉由將船籍轉掛他國(如巴拿馬等國)而成為「權宜船」,以規避我國政府限制僱用外籍船員的相關法規與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則是持續遊說政府擴大開放國輪上得進用外籍(絕大多數為中國籍)船員比例。
中鋼運通企業工會指出,中鋼運通自2015年起,所增加5艘船藉掛於巴拿馬的「權宜船」船舶當中,所聘用本國籍船員人數僅51人,中國籍船員人數則高達45人,本國籍船員們下船後仍痴痴等待著公司派船繼續下一趟次工作,殊不知工作已逐漸遭到中國籍船員取代,面臨形同失業命運。
工會指出,中鋼運通一家如此由國家持股的國營事業,帶頭大量濫用、依賴中國籍船,曾任陽明海運總經理郭洪威也說過:當遭遇到臺海緊張甚至進入到動員實施階段時,在海運方面商船就是預備軍隊,權宜船沒此義務。
工會說,中鋼運通卻帶頭大量將船舶掛在他國,日後動員階段無須負起徵用配合義務,且人數越來越多的中國籍船員,一旦遭中國政府強制召回,都將導致台灣於動員時期所亟需鋼品生產之原物料及鋼材進出口陷入缺乏,及船舶缺乏船員的致命國安危機。
工會聯合訴求,機師與海員應優先保障本國人就業權,並立即修改《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六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並要求國航逐步減少外籍機師聘用;優先培訓與升訓本國籍機師;實質國營的中鋼運通公司其主管機關經濟部與交通部,應要求公司立即停止藉由聘僱中國籍船員取代本國籍船員,並限期改善,以保障本國海員就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