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的公園巡守員正教導學生辨認動物糞便,博特手中是大象的糞便。美聯社
14歲女孩博特,住在辛巴威東南部保育區周邊,她每天要步行5公里上學,是冒著生命危險求知,因為這一路她可能遇到象群、鱷魚、獅子、鬣狗,當地孩子遭野生動物攻擊時有耳聞,導致愈來愈多家長不許孩子上學。學校為此請來專家教導孩子動物行為、逃生技能,希望孩子上學同時能自我保護。
「拯救山谷保護區」社區聯絡經理馬蘇庫教學生各種野生動物知識。美聯社
博特(Esther Bote)與祖父母同住,周遭本是潮濕濃密的森林,不過聖嬰現象和氣候變遷造成氣候異常,導致當地嚴重乾旱,野生動物日益逼近人類生活範圍,爭奪水源和食物,不久前附近一名孩童遭鱷魚攻擊傷勢嚴重。
博特通往學校的路上就可見到象群。美聯社
博特會和附近的孩子和他們的兄弟姊妹一同走這5公里,一行人中年紀最小的只有5歲,博特說:「我們通常結伴同行,這樣安全一點。」
博特(紅圍巾者)和附近的孩子總是結伴上下學,避免落單。美聯社
因應野生動物的威脅,學校與政府部門「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及附近的「拯救山谷保護區(Save Valley Conservancy)」等合作,延請公園或保護區的巡守員、動物專家到校教導學生基礎的動物相關知識。
博特現在能認出多種動物足跡和糞便;她手正指著大象足跡。美聯社
博特現在已經能分辨多種動物足跡、糞便、叫聲,能吹沙辨別風向,最重要的是知道何時該逃、往哪裡逃、如何找掩護。
博特的腳和大象足跡的對比。美聯社
校方說有的學生家距離學校15公里,家長擔心孩子在天未亮或天黑後還在戶外,更容易遇上鬣狗等,寧可讓孩子遲到、早退,有的「因為不知道路上會發生什麼事」乾脆不讓孩子上學。不單學童受影響,而有些住太遠的老師,乾脆辭職不幹。
公園巡守員正教導學生辨認動物糞便,博特手中是大象的糞便。美聯社
「拯救山谷保護區」社區聯絡經理馬蘇庫(Dingani Masuku)說:「受(野生動物)影響最大的就是孩子,他們要上學、要去取水、撿拾木柴,所以我們在學校教孩子動物行為,教他們該怎麼做。」協會說教導學生生存技能的同時,也灌輸「野生動物不是敵人」的概念。
保護區附近的孩子正學習各種野生動物知識。美聯社
博特說,這些培訓無法消除危險,但至少危險逼近時她知道該怎麼做:「這很有幫助,我們知道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野生動物知識。」但她也說,只要野生動物仍在,她就無法完全地享受學校時光。
博特的學校就在「拯救山谷保護區」外圍。美聯社
博特就讀的學校附近可見黑犀牛。美聯社
博特就讀的學校附近可見長頸鹿。美聯社
博特(紅圍巾者)和附近的孩子總是結伴上下學,避免落單。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