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熟知的地球構造分為四層:地殼、地函、液態外地核和固態內地核,不過科學家有新發現。本周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在固態內地核中還有「第五層」,是有如巨大金屬球的物體,可說是「核心中的核心」。
這項由澳洲國立大學地震學家范清山(音譯,Thang-son Pham)和塔卡利奇(Hrvoje Tkalčić)合作的研究,發現在固態內核中還有個約640公里厚的固體金屬球狀物體,也像內核與外核般含有鐵鎳合金。不過這個內核中的核心有不一樣的石英結構,比起內核,這個「最內核」能將地震的震波以不同速度反射回地球的其他地層。
研究主要作者范清山說:「很明顯的,這個最內核和它外層的內核有些不同,我們認為這兩層內核的原子結構是不同的。」他將地球結構比喻成俄羅斯娃娃,如今打開第四層的內核,發現裡面還有第五個娃娃的存在。
內核在1936年由丹麥地震學家萊曼(Inge Lehmann)發現,占地球總質量不到1%,且位於地表下6400公里深之處,難以觀測,科學家多透過地震觀察震波來研究內核。科學家追蹤地震震波在地球內的傳送軌跡,分析地球各層的密度、溫度及物質組成等資料。
20年前已有學者提出「地球有第五層」的說法,范清山的研究證實了這項假設。他說:「隨著歲月推移和更多的數據,最內核的存在證明愈來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