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影響加深及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之際,歐洲和亞洲備受關注的製造業指標均出現了下滑。
標普全球數據顯示,歐元區採購經理指數(PMI) 8月份降至49.6,7月份為49.8。這反映出需求在萎縮,因為消費者正面臨能源及更多商品和服務成本的飆升。
德國和義大利均創下26個月來最低。
在亞洲,台灣的PMI跌至42.7,為2020年5月以來最低,而南韓跌至47.6,為2020年7月以來最低。日本也在下滑,儘管仍處於萎縮與擴張的分水嶺50之上。
「前瞻性指標表明,經濟下滑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加劇,而且有可能會顯著加劇,這意味著經濟衰退風險已經上升,」標普全球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
在亞洲,被視為全球貿易風向球的的南韓企業「經常表示擔心在需求疲軟和全球經濟環境充滿挑戰的情況下,經濟將繼續表現不佳,」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Usamah Bhatti表示。
有跡象顯示,中國製造業也表現疲軟。一項非官方調查顯示,中國8月份製造業活動降至收縮區間,供電緊張和疫情影響不僅影響到大型國有企業,也影響到中小企業。
根據財新和標普全球指數周四發布的數據,財新製造業PMI 8月份降至49.5,7月份為50.4。這一表現與周三公佈的官方數據一致,官方製造業PMI也顯示8月份製造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萎縮。官方數據由7月份的49微升至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