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南和四川省的白鶴灘水電站,圖為2021年6月28日。路透社
最新數據顯示,由於中國和印度的水力發電量大幅減少,亞洲地區的水力發電量出現近幾十年來最快的銳減趨勢,迫使供電機關在努力對抗多變的電力需求及怪異的氣候之際,必須更加仰賴化石燃料。
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國與印度佔了亞洲四分之三的發電量和大部分的碳排放,比較少透過再生能源來彌補水力發電短缺,也比較無法解決用電增加的問題。
亞洲主要經濟體近年來因為極端氣候狀況,面臨電力短缺,中國北部及越南許多地區都出現強烈高溫和雨量不足,印度東部及北部也有類似狀況。
這些國家會使用更多具有污染性的燃料,例如煤,來解決電力需求高漲和供應短缺的問題,也凸顯了要降低碳排放的挑戰。根據歐洲環境及能源智庫 Ember的數據顯示,亞洲水力發電的產量在今年前七個月減少了17.9%,化石燃料發電則增加4.5%。
萊斯塔德能源公司(Rystad Energy)電力和天然氣市場主管狄亞茲(Carlos Torres Diaz)表示,「儘管亞洲太陽能及風電強勁成長,今年由於水力發電大幅減少,化石燃料熱電廠的供應也增加」,「整個區域強烈和延長的熱浪導致水庫水量低,必須有另類的電力來源來彌補需求」。
印度北部北阿坎德省塔波萬維許奴加德水壩,圖為2023年1月16日。路透社
根據中國統計局分析,中國的水力發電在今年前八個月,出現自1989年以來明顯的減少,約15.9%。
而在印度,根據政府公佈的數據,今年前八個月的水力發電減少6.2%,是2016年以來最明顯降幅,佔全國發電總量僅9.2%,也是至少19年來的最低比例。
數據顯示,中國在今年前八個月增加了6.1%的化石燃料發電,印度則增加了12.4%。
與此同時,中國再生能源產量增加22%,印度則增加18%,但是統計的樣本較小。
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根據Ember和國際能源署(IEA)的統計,由於氣候比較乾燥,其他亞洲國家的水力發電也大幅減少,包括印度、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
根據Ember,在越南,七月水力發電佔全國發電的比例驟減10%,燃煤發電則增加了10%。
在一些例子裡,水力發電的驟減是因為保育水資源和改變供應模式導致。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CREA)首席分析師米利維塔(Lauri Myllyvirta)表示,中國政府要求水庫維持水量,而同時間又因為為熱浪,電力使用暴增。
水力發電不像風電或太陽能,可能因為需求突然的波動,短時間出現劇烈起伏。米利維塔表示,政府通常把水力發電當成調節平衡的工具,而不會將其產能擴至最大。
他認為,「中國快速發展風電或太陽能發電,可以推動水力發電扮演關鍵的調節角色,而非只要有水就會使用」。
根據Ember數據顯示,亞洲地區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在今年前七個月增加21%,在整體發電的比例從一年前的11.5%增為13.5%。
不過風電不像水力發電,更難預測和控制,也容易隨著當地氣候狀況出現變化。而太陽能在夜間無法發電,也讓印度等國的電力短缺更加嚴重。
印度儘管用電量創新高,今年已經將白天停電的機率控制幾乎為零,主要就是因為過去幾年建設再生能源。不過現在還是必須進口更多的天然氣,才能減少燃煤發電廠的壓力。
電力分析公司EMA Solutions負責人范亞(Victor Vanya)指出,「水力發電的主要設施就是支持風電和太陽能。如果水力發電本身不可靠,印度可能要思考其他的選項,包括更多的燃煤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