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28日獨家報導,中國政府準備提供1兆人民幣(約4.43兆台幣)紓困貸款,協助房地產開發商解決債務危機。這是北京當局有史以來最大力道的救房措施,盼能穩定市場,解決購屋者因為工程延誤拒繳房貸的問題。
中國房地產持續衰退,再加上各大城市不時實施封鎖的防疫政策,第二季成長比去年同期衰退0.4%。
根據參與討論的人士透露,中國人民銀行一開始會發行2千億人民幣(約8875.5億元台幣)的低利息貸款給國營銀行,年利率為1.75%。
根據《金融時報》,按照國務院計畫,國營銀行會使用人行提供的貸款,以及本身的資金,以市場的利率,對目前停滯的房地產建案重新融資。
政府希望銀行能本身的資金一開始能提高五倍,共籌出1兆人民幣,部分彌補建案完成的資金缺口。但是銀行和分析家警告,國銀銀行回頭處理這些停頓的建案困難重重,人民銀行本身也難籌到設定的貸款金額。
在過去一年,過度負債的開發商停止在全國各地、數以百萬計的住戶建案,外界擔心如果有越來越多購屋者拒付貸款,或是上街陳情,將會導致社會和金融動盪。
北京收緊信貸控制後,中國已有數家開發商發生國內外貸款違約現象,讓房地產元氣大傷,數百萬購屋者陷入困境。
分析家警告,除非開發商本身能租賃或租賃未售出的物件,換得足夠的現金流來支付新的貸款,否則人民銀行的重新融資也無法發揮作用。
中國恆生銀行首席分析師王丹表示,「許多未完成的住宅建案已經賣出,或是位於購屋或租屋市場較弱的未開發城市」,「這會限制紓困基金進場但不損失的建案數量」。
根據統計,目前未完成的建案大部分位於三線城市,7月的房屋交易量比起去年同期減少超過3分之1,儘管地方政府推出許多支持措施,包括低利率和購屋補助來刺激買氣。
受影響的購屋者對於中央銀行的新資金抱有疑慮。鄭州盧先生(James Lu)向《金融時報》表示,「我看不到任何希望」。他向銀行貸款65萬人民幣(約288.4萬元台幣)買了一間91萬人民幣(約403.8萬元台幣)的房子,「開發商已經沒錢,沒有任何經濟概念來挽救建案」。
盧先生跟逾4900名購屋者購買鄭州一個建案的房子,但建案停工九個月後,他們開始拒繳貸款。鄭先生每個月必須付4千人民幣(約1.7萬元台幣)貸款,是家庭收入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