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斯與以色列達成延長停火協議後,再度釋放10名以色列人質,其中一名獲釋少女抱著一隻小狗離開。路透社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在10月7日爆發衝突後,無論是哈瑪斯綁架的人質或是以色列造成的平民死傷,婦孺都是焦點。
美聯社報導,哈瑪斯與以色列在11月底協商釋放人質時,決定先放婦女和小孩,也贊同小孩跟媽媽不應該分開。大部分的以色列人都支持這個原則,但是還是有一些家庭不滿把年長和受傷的男性放在第二位。
根據美聯社,哈瑪斯在10月7日跨境攻擊綁架約240人,在11月底釋放人質時,共有86以色列人和17名泰國人被放,剩下119名男性和17名婦孺被綁架在加薩,而在119名男性人質中,有很多人都是年長者或受傷。
還沒獲釋的人質的家屬5日召開一場不公開的會議,反對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同意先放婦孺。
已經獲釋的以色列女性人質庫尼歐(Sharon Cunio)的丈夫和其他家人還沒獲釋。她向政府官員表示,「你以為男人很強?這對他們太難了,把他們全都帶回家吧」。
專家指出,各界普遍認同兒童第一,但是其他標準,像是女性比男性優先,可能會引起誰的性命比較重要的爭論,反映出人類喜歡分類的衝動本能。
專家表示,目前的選擇通常是先救弱者,這可能包括孩童,也包括年長者、傷者和病患,但不分性別。如果不能一次拯救所有人時,關鍵的因素就是領導人的做法,以及所有涉入者的決定。
格林威治大學研究撤退與人類行為的教授加利亞(Edward Galea)表示,價值是由控制局勢的人來決定的。在火災或其他災難中,是由直接涉入的人來決定,但是在人質的狀況中,就是由外在的人來決定,這通常有複雜的政治運作,還要顧及全世界的眼光。
加利亞表示,其實沒有法律規定要先救婦孺,先救婦孺,比較像是好萊塢電影《鐵達尼號》刻畫的印象。
專家表示,在現實世界裡,人在面臨危機時,通常比較關心自己,通常沒有時間思考誰屬於哪個群體,也沒有時間討論順序。關鍵還是在領導人,一定有人會先走。
美聯社舉例,在2012年,豪華郵輪歌詩達協和號(Costa Concordia)在義大利發生船難,船上有3分之2乘客死亡。船長薛提諾(Francesco Schettino)不到半小時後就棄船逃命,轟傳國際,被稱為「懦夫船長」,後被判16年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