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2012年在北京與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會晤。路透社資料照片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11月29日逝世後,中方高調悼念這位「老朋友」,對季辛吉的讚頌比美國政府還多。中媒更披露,季辛吉是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納入美中建交公報的關鍵人物;但他也慎選用字,精確描述美方對這句話的立場不代表「承認」,只是「知道了」。美國逾半世紀以來明確表示「不支持」但非「反對」台獨的立場,也是在季辛吉時代奠定。
美國之音報導,中國官媒《中國新聞周刊》上週四報導,季辛吉對美中聯合公報裡最敏感的台灣問題的核心表述,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有重要貢獻。
季辛吉當年急於拉攏中國制衡蘇聯,中國也積極想與美國建立關係,但季辛吉與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關鍵的台灣問題一度僵持不下。根據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保存的解密文件。共和黨籍的尼克森總統(Richard Nixon)當時不願在台灣問題上放棄太多。
1971年7月9日,季辛吉首次訪問中國期間與周恩來會面時,在各種必須討論的議題中花了大量時間討論台灣問題。根據喬治華盛頓大學公布的美國官方解密檔案,有關這次會面的紀錄共46頁,其中關於台灣問題的討論約為9頁,接近20%。
季辛吉與周恩來當時簽署了美中第一份聯合公報《上海公報》,其中提及美方「認識到」(acknowledges)海峽兩岸所有中國人都堅持只有一個中國(there is but one China),「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據報導,中方原來的表述是「台灣是中國的一省」,季辛吉將它改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幅降低這個問題在美國國內的政治敏感度。根據《中國新聞週刊》,當年任職中國外交部北美大洋司的官員廉正保說,周恩來後來曾感嘆,這句話「我們挖空心思也沒想出來」。
acknowledge與recognize的微妙差異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魯賓(Michael Rubin)表示,北京沒想到季辛吉會如此爽快地承認放棄台灣。
不過,雖然季辛吉確立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外界批評季辛吉「賣台」,但他在美國是否「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的問題上也留下伏筆。
報導稱,季辛吉在1971年《上海公報》中用acknowledge一詞,似乎刻意對美國的讓步有所保留。《上海公報》中文版將acknowledge譯為「認識到」;但1979年《美中建交公報》中文版則將acknowledge譯為「承認」。
《美中建交公報》中文版稱,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也「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在英文版中,前者使用recognizes一字,針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仍使用acknowledges一字。Acknowledge這個字可解釋為「聽到、了解了」,但不等於承認或同意。
報導指,季辛吉對《上海公報》的字斟句酌,使兩國當時繞過了這個堪稱「無解」的難題,促成尼克森1972年訪問中國;直到民主黨籍的卡特總統就職後,仍請季辛吉擔任顧問,最終促成美國與中國建交。
台灣問題的另一個核心是,美國是否支持或反對台灣獨立? 美國國務院網站上公開的一份歷史紀錄顯示,季辛吉發揮了關鍵作用,奠定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政策,延續至今達半個世紀。
報導稱,1972年尼克森訪中後不久,他與時任白宮國安顧問的季辛吉、以及幕僚長哈德曼(HR Haldeman)討論美國對台灣獨立問題的立場,極具歷史意義。
美國「不支持」台獨政策5分鐘敲定 迄今維持50年尼克森當時似乎對台獨問題不太清楚,問「台灣獨立運動到底是怎麼回事?」季辛吉回答說,那已經不是重要的運動了,「如果他們想要脫離,那是他們的事情」。
尼克森表示同意,更在接下來的對話中附和季辛吉的意見。
季辛吉:「我們不會鼓勵。」
尼克森:「我們不會鼓勵,就這樣。」
季辛吉:「我們也沒說會反對。」
尼克森:「我們也沒說我們會打壓。」
季辛吉:「我們也沒說會反對。 我們說我們不會提供支援。 而這一直是我們的立場。 我們從未支持過。」
這段發生在1972年3月13日的討論持續了大約5分鐘,但此後50多年來,美國歷屆政府都以大致相同的語言重申對台獨的立場。
美國之音指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美國的政策仍會繼續定格在那5分鐘。美國總統拜登去年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訪問時,就表示「台灣對獨立做出自己的判斷」,「我們不鼓勵他們獨立。那是他們的決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年6月在北京重申美國的台灣政策時,也再次表示「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
《華爾街日報》上月報導,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在舊金山會晤前,中方曾希望拜登明確表示「反對」台獨,但未能如願。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魯賓說:「在季辛吉的廣泛承諾框架內,我們遵守了這些承諾。」他強調:「這就是外交的本質,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我們都會遵守。」
不過曾任職五角大廈的魯賓也說,美國國會近年來也在對台軍售、美國官員訪台等等一些問題上試圖突破這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