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記者眼中的香港|示威者頭破血流、不敢就醫、情緒失控自殘:「2020繼續努力,我們沒有休息的奢侈」

    2020-01-02 09:03 / 作者 洪采姍

    在運動中認識的第一個前線,我已無法聯繫上,在這個只靠Telegram通訊的時代裏,每個人都能隨時進入黑洞,消失得無影無蹤,但願他安好,不知他是否還有上前線。 






    那兩個在銅鑼灣認識的男孩,對大人的世界很好奇,其中一個偶爾聯絡,只是聊聊數句,問他是否安全,有時他會很久才回覆,還好。



    我總是好像在黑壓壓的人群中再次看見他,然後他會像初次見面般蹦跳著,戲謔記者姐姐怎樣怎樣。



    認識他的那天,他深夜message我,說自己在太子地鐵站被速龍打到頭破了,幸好有朋友陪伴,走得快,逃離了車站,我緊張的問他是否安全,他說到了朋友家暫住,朋友爸爸在太子站外接走了他們。



    幾個月以來,斷續地,他回覆得很慢,他說自己是住院舍的,平時很少跟外界溝通,他沒說太多,大概家裏狀況不太好,所以要住兒童院舍。



    我記得,他是17歲,跟朋友組成一隊,朋友同齡,他卻老像大阿哥似的,搶著說話搶著問問題,他朋友也只是笑笑就算。

    香港抗爭持續至今已超過半年。此為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圖片來源/Studio Incendo CC by 4.0)

    那幾個女孩,我在尖沙咀看見她們時,她們正在逃跑,其中一個穿著熱褲,我問她能否做訪問,她爽快地把電話號碼給了我,做訪問那天她一身少女打扮,長髮披背,面色蒼白,聲音沙啞,她說自己感冒,其實是吸了太多催淚彈,氣管敏感,連醫生也不敢看。



    她無法相信任何人,因為連最親的母親,也斷言不再理會她,不再給她飯錢,她只能靠別人給的飯券度日。



    她與母親、弟弟相依為命,父親早逝,一個青春期的叛逆女孩,捲進了一場生命攸關的社會運動,她不想返家,只能流連街頭,在手足之間、在陌生人的援助中,她找到了在家裏得不到的溫暖,無父的女孩,在街頭上燃燒著16歲的青春。



    她安好,依然是前線。



    那些大一點的,已在工作的,無論在前線還是背後都會照顧其他人,在催淚彈的硝煙中,他們為長者街坊洗眼,在速龍的突襲中,他們救出瘦弱的女生。



    大概因為知道每一分錢都得來不易,他們對物資異常著緊,理大圍城戰後,他們甚至以自己的方法再次走進理大,把完好的裝備和物資帶出來,贈給棄了裝卻沒錢買回的中學生。



    在街上認識到他們,是一種緣份。

    香港警方使用催淚彈。(圖片來源/Studio Incendo CC by 4.0)

    那個初次見面時黑布蒙面的女孩,竟在後期在不同地方以不同方式見面了,我跟她住同一區,18區開花最盛之時,經常見她街坊裝的,站在街角,有時上了豬嘴,有時不,她看見我時會微笑揮手,卻害羞的不敢叫我,總是我先大聲叫她的化名,幸好她記得自己的化名。



    我們就如他鄉如故知,互相問候祝福,互相叮囑一定要安全小心,然後她便隨朋友走開了。



    平安夜那一晚,又在尖沙咀碰到她了,女孩穿着淺啡色毛衣,紥了馬尾,說平安夜要做一次和理非,一邊說,眼淚卻一直在流,三分鐘前防暴經過,向著她和其他路人射了催淚彈,她竟連紙巾也沒帶,跟朋友分著一張。



    我給她們每人一張紙巾,還把生理鹽水塞了給她,我捉了一下她的手,說句保重,下次再見,應該又是抗爭現場了。



    我希望有下次,而且是更多的下次。

    吸入催淚彈或胡椒噴霧需現場處理,此為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圖片來源/Pakkin Leung @Rice Post)

    他/她們也會求救,但大部份時間都是幫朋友,例如告訴你朋友被捕了想記者知道,又或問是否有live拍到手足被捕的情況,當問到他們自己的事情時,有時只換來一句「最近被狗咬」,所以換了帳戶名稱。



    說的時候甚至不帶半點傷感,只對被捕情況輕描淡寫,彷彿暴動罪不算是甚麼,他們會告訴你,相比那些被消失、被自殺的手足,他們的痛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沒有人有資格說微不足道,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半年以來,他們承受了太多,看著他們,令人感到窒息,我希望他們不需要再出來,但也希望他們不要放棄我們。



    最近又認識了幾個患上情緒病的孩子,一個中四女生,做了前線四個月,聽見子彈聲、經過某些地方,會手震、心跳加速,她自殘,把手都割得花了,她看著自己的手腕,然後抬頭望着我,說香港無架喇,我已睇得好淡,無辦法喇(譯:香港沒希望了,我已看淡,沒辦法了)。



    她絕望,我無言。

    在跨年、2020元旦,香港市民發起集會遊行。(圖片來源/Studio Incendo CC by 4.0)

    她們無法承受更多了,在她們放棄我們之前,我們可以為這些孩子做多一點,走多一步嘛。



    2020要繼續努力,我們沒有休息的奢侈。

    撰文:梁嘉麗 文章出處:Facebook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