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探測器歐西里斯接近小行星貝努(圖),取得的岩石樣本在9月24日成功返回地球。路透社
由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發射,挖掘小行星土壤、岩石樣本的探測器,24日成功降落在美國猶他州。上面攜帶的樣本,有望幫助科學家進一步解開地球生命起源之謎。
這個攜帶小行星樣本的容器,24日數小時前由探測母船從距離地球6.7萬英里處發射(約10.8萬公里),在美國當地時間週日上午進入大氣層,成功展開降落傘,安全落在猶他州的沙漠中。
這項探測任務耗時6年,是人類第三次成功把小行星上的樣本帶回地球,也是攜帶量最多的一次,估計總量有250公克。日本曾在2010年與2020年完成小行星探勘任務,攜回的樣本較為有限,2020年那一次攜回的樣本量僅為5公克。
歐西里斯任務(OSIRIS-REx)探測器是在2020年從小行星貝努(Bennu),成功取得岩石土壤樣本。這顆小行星是所謂的「近地物體」,因為每6年會穿越與地球相對接近的軌道,直徑僅有約500公尺,由富含碳物質的鬆散岩石構成。
貝努是太陽系剛成形時留下的「遠古遺骸」,由於貝努的化學結構與45億年前形成時幾乎沒有改變,分析其結構化學特性,可以讓人一窺太陽系剛成形的狀況,讓人更理解地球等其它岩石組織的演化。
而貝努上的採集樣本,甚至可能含有一些有機物質,讓人一窺地球生命的根源。3年前返回地球的日本隼鳥2號探測計畫,帶回的小行星樣本就含有2種有機物質。這項發現支持一項理論,就是富含有機物的小行星、彗星撞擊地球時,帶來生命起源所需的水以及有機物質,促成地球生命的發展演化。
歐西里斯探測器是在2016年發射,2018年成功抵達貝努小行星,接著在2年的探測任務中持續繞行貝努,最後在2020年10月成功以機械手臂,扯下貝努小行星的一塊岩石組織。
歐西里斯的樣本儲存器在24日進入地球大氣層後,以音速35倍的高速在大氣層中墜落,一度要承受攝氏2,800度的高溫。經過13分鐘的下降過程,接近地面時展開降落傘,把降落速度放慢到時速約17公里,成功緩降在地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