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時任中國外長秦剛出席中國人大代表記者會。美聯社
中國外長秦剛上月26日起就不曾在大眾面前出現,中國昨(7/25)宣布撤去他的外長一職,而他在中國外交部官網上的外長活動資料也已被刪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一篇報導引述專家說法,從種種跡象來看,秦剛被免職應和政治因素有關,只是中國不會太快公布消息,而是讓大眾慢慢遺忘。
CNN報導指出,中國政治是出了名的不透明,而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下,這種情況變得更嚴重。中國高層官員過去也曾忽然從大眾面前消失,幾個月後再有音訊,是當局宣布他們正在接受紀律調查。
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的中國政治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說,秦剛下台會讓外國更認為中共是個不透明、不可靠的外交夥伴,「對於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把自己塑造成值得效仿的典範,會造成不利影響」。
不過,中國不惜冒著這些影響的風險,也要把秦剛換掉。除了外交部官網撤下他任職這7個月來的外長活動紀錄,中國網路審查也開始動了起來,刪除秦剛去職的討論。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副教授李明江(Li Mingjiang)說,中國官媒之後很可能會宣傳說,領導人將一名曾受到信任、但被發現犯錯的高級官員去職,是多麼英明的決定,官媒永遠有辦法把這轉化為對黨的歌功頌德,例如在黨的嚴明紀律下,高官犯錯與庶民同罪。
觀察人士指出,從中國官方對於秦剛被撤換的原因保持沉默、以及外交部網站刪除他的紀錄,可以推測這當中牽涉政治因素。
美國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計畫專案主任孫韻(Yun Sun)表示,缺乏透明度是眾所皆知的中國官僚制度問題,所有決策一定都是好的,直到問題爆發,而一爆發就會帶來更大的問題,迅速撤換外長對習近平來說肯定沒好處,「大家一定會質疑是出了什麼問題,而這也顯示,秦剛被撤換的原因一定很嚴重」。
孫韻說,中國目前是在保留未來說故事的空間,「我認為相關公告不會很快釋出,中國會等到大家幾乎都忘了這件事再有動作,避免引起更多注意」。
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大家普遍認為習近平的核心決策圈很小,而且他太過有自信,通常依照自己的直覺做決定,「秦剛是他的得意門生,這件事必然給習近平帶來負面影響,但這不代表會對他的權力造成挑戰」。
中國選擇由現任中國外事辦主任王毅來兼任外長。王毅於2013至2022年擔任中國外長,去年已達退休年齡,但習近平仍將他留下,並升為外事辦主任,現在又委任他身兼二職。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1世紀中國中心(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 at UCSD)主任史宗瀚(Victor Shih)說,這顯示中國最高領導層不確定有誰適合接任外長,因此選擇打安全牌,找了一個穩定可靠的人回鍋,「這個期望或許向我們暗示了秦剛究竟發生了什麼事」。